五、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由以下各方面的体征组成。
(1)原发感染病灶的临床表现。
(2)病原菌血行播散所致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以及在组织脏器内形成的迁徙性感染灶的表现。
(3)全身性炎症反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畏寒发热、脉搏加快、呼吸急促或通气过度、高代谢状态等一般性症状以及失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持续恶化所致的低血压、休克、脏器功能不全。
此外,不同的病原菌,例如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与革兰阳性杆菌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而不同群体,如老年人、婴幼儿、妊娠妇女,以及烧伤、AIDS患者等的血行感染也有临床差异。
一般症状:起病多急骤。起病可能有原发感染部位的临床症状。常见有畏寒、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疼痛、神志改变、肝大、脾大等。反复寒战、高热是血行感染的主要症状,以弛张热和间歇热为多见,少数呈稽留热,双峰热可见于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在年老体弱者、婴儿、免疫低下者或严重慢性病患者,体温可不升甚至降低,提示预后不良。过度换气是早期重要的,却常忽略的体征,可发生在寒战、高热之前;重者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可与高代谢所致代谢性酸中毒并存。血行感染早期即有精神状态改变,如定向力障碍、性格改变;后期出现感觉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皮肤病变:部分血行感染可有皮肤病变,表现多种多样,大致分两类。①瘀点及瘀斑:见于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血行感染。一般不多见,有时需仔细体检才能发现,也可在眼结膜和口腔黏膜找到。皮损局部可检出病原菌,有病原诊断价值。②皮疹:形态多种多样,与病原菌种类相关。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血行感染可有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斑丘疹、水疱或脓疱等。铜绿假单胞菌血行感染可出现特殊的“牛眼样”皮疹,称为坏疽样红斑,直径1~5cm,边缘隆起,周围皮肤呈红斑,中心为坏死性溃疡。肝脾常可触及,这也是诊断本病的一项重要体征。部分患者肝功能异常,有轻到中度黄疸。
血行感染可对器官造成损害,主要器官受损导致功能衰竭常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有一个器官功能衰竭的平均死亡危险性增加15%~20%,两个器官衰竭的病死率为30%~40%。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多见于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换气过度、呼吸急促及低氧血症,80%以上的病例需采取通气支持7~10d,几达半数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血管衰竭的主要表现为休克、乳酸性酸中毒及组织损害。休克多见于病初,可很快缓解或者致死。低血压同时偶尔尚合并心输出指数减低,提示心肌收缩功能减弱。乳酸性酸中毒是全身或局部组织缺血的结果,从而导致组织损害。肾功能不全常见为低血压引起短暂的少尿,甚至无尿。纠正血容量不足和低血压后可很快使尿量增多,发展为肾衰竭需做透析处理者仅占<5%的病例,最后也常可获得恢复。胃肠道功能失调多见为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增高等肝功能异常,但明显的肝衰竭罕见,肝损害可发生于血行感染的任何病期并持续一段时间。感染性休克时常可发生短暂(1~2d)的肠麻痹,于低血流灌注获得纠正后即可消失。凝血机制障碍的亚临床凝血病可发生于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表现为凝血酶原或APTT延长,血小板或纤维蛋白原中度减低,明显的DIC则少见。中枢神经系统多见为功能性意识障碍等,引起中枢和局灶性病变少见,但一旦出现器质性神经损害往往影响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