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脑室外引流
2025年08月10日
3.脑室外引流
SAH后约20%的患者可发生脑积水,其原因是脑室、基底池的凝血块阻塞CSF的正常循环通路,导致梗阻性脑积水,或小凝血块影响蛛网膜粒对CSF的吸收,造成交通性脑积水。急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意识障碍进一步加深,脑CT检查可表现为脑室扩大,这是进行脑室外引流的两个主要指征。对到医院时患者就处于无意识状态,同时伴有脑室扩大,其治疗的选择取决于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判断,是否与脑积水有关。因为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是动脉瘤破裂出血脑损伤的结果,而不是脑积水引起的这些症状体征,对这类患者可观察24h,当CT连续扫描显示脑室扩大、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剧,都提示要进行脑室外引流,当然,也有医师主张早期进行脑室外引流,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般临床在未处理动脉瘤前,由于顾虑颅内压力变化导致动脉瘤破裂,不主张行外引流。最近有资料表明,脑室外引流时将颅内压力控制在中等水平(<10cmH2O),并不增加动脉瘤再破裂的危险性。
脑室外引流的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尤其是引流管放置较长的时间。在放置外引流时的无菌操作技术至关重要。目前仍无循证医学的依据来指导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但大多数临床医师,在行脑室外引流时应用头孢类或万古霉素,2~3d进行一次脑脊液培养,如有感染症状或实验室结果,则需拔除外引流管。
如是脑积水引起的临床症状,则在CSF引流后36~48h患者临床症状会有减轻,否则其症状可能是SAH本身造成的。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的指征是ICP控制后48h,通过逐渐抬高引流管到最终夹闭引流管,通过ICP监测,如出现症状,则需再次开放,对那些引流量大、夹闭后不能耐受的患者,则需行永久性分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