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隙性脑梗死

三、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由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造成的缺血性微梗死灶所引起的一种脑梗死临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核、丘脑区,梗死病灶的直径为10~15mm。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脑穿通动脉多为以直角从脑内主干动脉分出的小动脉,供应大脑半球深部白质、核团和脑干,其多为终末动脉,几乎无侧支循环。当这些小动脉硬化或脂性透明变性,致使这些小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或脱落栓子阻断其血流,引起供血区域的脑梗死,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二)临床表现

1.病史

多为有多年高血压的中、老年人。

2.发病形式和症状

逐渐发病,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3.体征

纯运动型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

4.预后

一次发病多可完全恢复。反复发病可有假性延髓性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甚至血管性痴呆等表现。

(三)诊断

1.根据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和突然出现局灶性神经定位征

2.结合颅脑影响学检查可做出诊断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要点:①主要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②多为亚急性发病或缓慢发病。③多无意识障碍。④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严重。⑤特殊检查结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