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脑栓塞

二、脑栓塞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原因的栓子经血流进入脑血管,造成脑血管堵塞而该区域的侧支循环不能及时恢复有效供血,导致该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如此时血栓性栓子溶解或侧支循环才恢复,由于梗死区微循环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脑屏障开放,则表现出血性脑梗死。

根据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脑栓塞、非心源性脑栓塞,以及来源不明的栓塞等。

1.心源性脑栓塞

(1)心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并心房纤颤是引起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在心房内,尤其是心耳处易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液流速不规则时,附壁血栓脱落形成栓子,流入脑血管而导致脑栓塞。有学者报道心瓣膜病的脑栓塞发病率高达27.2%。

(2)非风湿性心房颤动。心房纤颤合并心房扩大,也易在心房形成附壁血栓。这种原因造成的脑栓塞仅次于心瓣膜病,几乎占心源性脑栓塞的40%~50%。

(3)心内膜炎。形成的血栓性赘生物常附着于正常瓣膜上或脱垂的瓣膜上。有学者报道约30%的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发生脑栓塞。

(4)急性心肌梗死。当心肌梗死累及心内膜,使心内膜变性、受损,易发生附壁血栓。约有3%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脑栓塞。

(5)心房黏液瘤。由于肿瘤位于心脏内,影响了血液流动,容易形成血栓。约有1/3的左心房黏液瘤患者发生脑栓塞。

(6)其他心脏疾病。如二尖瓣脱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壁瘤、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均可能发生脑栓塞。

2.非心源性栓塞

(1)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见上)。

(2)感染性栓塞。由各种感染所引起,栓子内常含微生物,常见于细菌性心内膜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脑炎、脑脓肿、脓毒血症等。

(3)癌性栓塞。由癌细胞形成栓子,常见于各种恶性肿瘤。

(4)脂肪栓塞。有大量脂肪小球进入血液导致脑栓塞,常见于长骨骨折、严重挤压伤等。

(5)空气栓塞。较大量的空气进入血液导致脑栓塞,可发生于胸科手术、气胸、气腹、颈静脉损伤、减压病、妊娠流产等。

(6)寄生虫栓塞。由寄生虫或虫卵进入脑血管导致脑栓塞,可见于某些寄生虫病。

3.来源不明栓塞 极少数脑栓塞病历经多次检查,仍无法明确栓子的来源。

(二)病理

心源性脑栓塞所致的脑梗死病灶与动脉血栓所致的脑梗死病灶基本相同,但前者常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出血性梗死(占30%~60%)。

(三)临床表现

1.病史

多有各种心脏病史或有来自心脏的血栓。如为非心源性脑栓塞,则有相关的病史、病因和发病基础。

2.发病形式

发病后可在数秒或数分钟达到高峰。

3.症状

多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或浅昏迷,常伴发癫痫。如栓塞了主要脑血管分支或为多发性栓塞,可因明显脑水肿而造成颅内压逐渐增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

4.体征

局灶定位征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基本相同。此类栓塞多发于大脑中动脉,可出现偏瘫、半身感觉障碍等相应体征。

(四)诊断

当心脏病患者突然出现上述临床症状时,应考虑脑栓塞的可能。

1.鉴别诊断

可根据心源性脑栓塞具有发病急剧、短暂意识障碍、常伴癫痫发作、有心脏栓子来源的依据、多表现为出血性脑栓塞等特点,与其他脑栓塞鉴别;根据全脑症状轻且短的特点与典型脑出血鉴别。

2.辅助检查

进行颅脑部CT、MRI、TCD、脑电图、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总结脑栓塞的诊断要点:①发病多为急骤。②多无前驱症状。③多有意识模糊或短暂性意识障碍。④栓子来源多为心源性,如为非心源性,应有相关的病史、病因和发病基础。⑤常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黏膜等栓塞症状。⑥特殊检查结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