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功能衰竭与肠功能障碍概念的演变

一、肠功能衰竭与肠功能障碍概念的演变

“肠功能衰竭”一词在20世纪50年代即已出现,然而肠功能衰竭的定义至今尚未明确,也无可予明确监测的参数。Irving对肠功能衰竭的定义是“功能性肠道减少,不能满足食物的消化吸收”。Fleming等则认为肠功能衰竭是“肠道功能下降至难以维持消化、吸收营养的最低需要量”。Nightingale将其定义为由于肠吸收减少,需要补充营养与水、电解质以维持健康和(或)生长。

上述定义均将肠功能局限于消化和营养吸收方面。在Deitch的诊断标准中,将肠功能障碍定义为“腹胀,不耐受食物5d以上”;而肠功能衰竭则为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急性胆囊炎。Okada等将肠功能衰竭分为两型,一型是以短肠综合征(SBS)为代表的功能性肠道减少;另一型则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运动功能受损和广泛实质损伤所致的肠功能衰竭。胃肠功能障碍的概念比“肠衰竭”的概念更准确,应包括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消化、吸收障碍和动力障碍4个方面。肠功能障碍可分为3型:①功能性小肠长度绝对减少型,如SBS。②小肠实质广泛损伤型,如放射性肠损伤、炎症性肠病所致的肠功能障碍,各种原因所致的肠外瘘、肠梗阻当属此型,但多数为急性,可逆转。③以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为主,可同时伴有肠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如严重创伤、出血、休克所致的肠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