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评估
判断失血程度的临床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出血症状
根据症状可以大致估计失血量,上消化道快速出血超过300mL的患者可出现呕血,出血量为50~100mL可出现黑便,而短时间内UGIB超过1000mL的患者也会出现血便,同时常会伴有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
2.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在出血早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判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和评估失血程度的最佳指标,比临床症状和血细胞比容检查能够更早、更为准确地反映血容量的变化。失血的速度和程度决定了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后者同时也会受到心血管代偿能力的影响。出血初期,最早出现的体征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压,当患者由卧位转为直立位后收缩压下降15~20mmHg,或心率增加超过20次/min,提示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0%。随着失血量增加,心率进一步加快,血管收缩以代偿性维持卧位血压稳定,但持续的失血最终将出现卧位低血压,此时患者的血管塌陷,最终出现苍白、出汗和晕厥等休克表现。需注意的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可受年龄、服用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弹性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同等失血量的老年、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糖尿病患者较健康年轻人更易出现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3.血细胞比容
由于患者等比例丢失血浆和红细胞,因而急性消化道出血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血细胞比容变化。为补充丢失的血容量,血管外的液体逐渐代偿性进入血液循环,血细胞比容随之下降,这一过程在出血停止后还将持续,一般需24~72h才能完全补足失去的血容量,血细胞比容会达到最低点。如出血持续存在,血细胞比容还将进一步下降。由于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滞后于出血状态,因而不能完全依赖其判定出血的程度,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尤其是生命体征全面考虑。另外,失血前患者血容量的异常和治疗过程中液体和血制品的补充也将影响血细胞比容的数值,因而,面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如其出现与失血量不一致的血细胞比容变化,不能简单将其归于消化道失血这个单一原因,要注意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溶血和消化道外失血等其他因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