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SAH的流行病学

一、动脉瘤性SAH的流行病学

据美国流行病学统计报告,SAH占每年新发卒中的2%~5%,为21000~33000例患者。尽管SAH的发病率有地区、人种等差异,但过去30年的流行病学资料研究发现,发病率相对稳定,每年约为10.5/10万人。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女性是男性的1.6倍。

由于研究年代的不同,脑动脉瘤的发生率报告略有差异。早年的报告大多来自尸检报告,尸检发生率为0.2%~9%,平均为2.4%。现代对动脉瘤发生率的报告,则多数来自应用脑血管造影所做的临床报告。Rinkel复习文献,动脉瘤的发生率为0.4%~3.6%,而应用脑血管造影,发现率明显增高,最高达6%。日本学者报道对1612例患者的非动脉瘤患者行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占2.7%;对4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造影,发现动脉瘤占2.8%;在127例有颅内血肿患者则占7.8%。Yoshimoto对总数为375例正常日本人行常规MRA检查发现10例动脉瘤(2.7%)。也有学者认为至少5%的人群隐匿性存在一个动脉瘤。当然,有学者认为有些夸张。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般认为,成人没有易感因素者,动脉瘤的发生率约为2%。

对脑动脉瘤的发现率,虽然我们国内缺乏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我国脑血管病专家认为,目前还没有资料证明我国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低于欧美国家,而根据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的流行病学资料,即使我国的脑动脉瘤年新发生病例为6/10万,保守估计我国每年也将有72000例以上的新发病例。

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是动脉瘤自然史的一部分。这一统计数据是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瘤的基础。综合国外大量文献,未破裂脑动脉瘤每年的破裂风险率为0.1%~5%。我们国家缺乏动脉瘤发生率的资料,但从我们最近报告的资料来看,91.84%为破裂过的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仅占8.16%,这一方面说明我们临床动脉瘤患者主要是来自破裂动脉瘤,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经济能力和临床检查手段还未达到欧美或日本的水平。在日本,MRA、CTA已成为常规的检查项目,因此能够发现较多的未破裂动脉瘤。由于破裂动脉瘤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而未破裂动脉瘤治疗后的良好预后,近年国外许多大宗病例文献关注的都是未破裂动脉瘤。

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后,早期再破裂的风险很高,4周至2个月内占22%~28%,我们报告的282例动脉瘤中,共有8例为脑动脉瘤再破裂而导致死亡。因此对脑动脉瘤的治疗,目前为神经内外科医师接受的最基本原则是,尽早闭塞具有极高破裂风险的动脉瘤,以防止其破裂带来的死亡和致残。

脑动脉瘤的发生原因仍然不明。目前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因素增加了动脉瘤形成的可能性,某些疾病状态也可能增加动脉瘤的发生。Hashimoto早年的实验性动脉瘤研究提示,高血压是动脉瘤发生的一个必备条件,动脉瘤出现的频率,与高血压的程度相关。Inci在2000年的一篇临床和尸检回顾分析显示,动脉瘤患者中的高血压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2倍,并可能与动脉瘤生长和破裂有关。动脉瘤患者中有高血压史者占43.5%,而在健康人群为24.4%。美国一项纳入20 767例患者的研究表明,42%~46%动脉瘤患者存在高血压。因此,对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控制高血压是一个关键。

脑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血管分叉部位,大多与血流动力相关。Carter报告1992—1999年493例604个动脉瘤的位置,颈内动脉(ICA)占43%,为最好发部位,其次为大脑中动脉(MCA),占28%;前交通动脉(ACoA)和大脑前动脉(ACA)占17%,椎基底动脉(VBA)占11%。关注动脉瘤的部位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因动脉瘤的部位与治疗方式的选择、治疗难易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动脉瘤性SAH平均死亡率为51%,幸存者中,约1/3需终生医疗护理。绝大多数患者死于发病后的2周内,其中10%死于得到医疗救治前,25%在发病24h内。总体上,SAH的死亡率占卒中患者的5%,在<65岁者中占卒中相关年死亡率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