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2025年08月10日
(三)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1.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elective digestive decontamination,SDD)
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选择性抑制和杀灭肠内致病菌而尽量不影响原肠道固有菌群。SDD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紊乱状态,减少细菌易位。应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新霉素、多黏菌素、妥布霉素、两性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主要针对肠球菌、假单胞菌属、醋菌属和酵母样菌。
2.保持胃肠道pH值
胃酸降低可使胃液及十二指肠液的杀菌作用下降,肠道内细菌过度增生,通过细菌易位,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发生,特别是在监护室需行胃肠减压及机械通气者更易发生。肠腔内pH值对肠道细菌的代谢有重要影响。在酸性环境中,胆汁和肠道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抑制细菌生长。随pH值升高,肠道细菌渗透力也相应增加,乳酸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原菌过度繁殖引起菌群失调。
3.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微生态调节剂包括益生元和益生素,可直接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或选择性刺激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从而竞争性抑制肠外细菌的定植和内源性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有效抑制肠道内菌群失调,调理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最常用的有乳酸杆菌制剂、双歧杆菌合剂、肠球菌等,可显著提高肠道中厌氧菌的比值,拮抗大肠埃希菌增生,使肠道微生态趋于平衡,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和细菌易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