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病原学检查
2025年08月10日
6.病原学检查
(1)血培养:最为重要,宜在抗菌药物应用前及寒战、高热时采血,一次培养不一定能获得阳性结果,为最大限度找到病原体,要至少一次经皮抽吸和一次经血管留置通道抽吸留取血培养(除非停留<48h),还要有两次外周血培养。每次抽血量至少为培养基的1/10(5~10mL),总血量需要20~30mL。必须强调指出血量不足是培养失败最常见的原因。分离到的细菌应作药物试验和(或)MIC测定,以供选择抗生素的参考。
(2)尿液、痰、脓液和分泌物培养:所有患者应做尿液、咽分泌物和痰培养,不仅有利于搜寻病原菌,也为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了解菌群交替情况提供基础资料。如能获得病灶部位的脓液、分泌物以及体腔积液则要尽可能地取来做培养,阳性结果也有助于判断病原菌。例如疑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其咽、鼻、阴道、皮肤创口都要用棉拭刮取分泌物做培养,如培养到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则极有诊断价值,并可用以检出毒素。
(3)其他:病原菌的基因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且不受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也便于组织内病原体的检出,很有应用前途,但就目前而言,其特异性和实用性尚未解决。同样,通过乳胶颗粒凝集试验等试验用已知抗体测定血清、脑脊液、体腔积液相应抗原,从而也可获得少数病原菌的诊断线索,如白念珠菌。由于真菌生长缓慢,且阳性率低,因此近年来开展了应用气相色谱测其代谢产物的快速诊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