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五)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UGIB患者中有15%~25%的病因是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内镜下可以见到胃黏膜散在不同程度的糜烂、浅溃疡和上皮下出血。引起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原因很多,临床常见为药物损伤、应激和乙醇中毒等。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是最常见导致胃黏膜损害的药物,调查显示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中,40%~60%都有至少一次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病史,其中15%~30%出现溃疡病变。随着对危重患者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和预防用药的普及,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发生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下降。然而,有学者对严重应激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发现,75%以上存在程度不同的胃黏膜损伤,5%~20%合并有UGIB出血。乙醇是导致胃黏膜损害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对饮酒后UGIB者进行内镜检查发现,大多数患者的胃黏膜存在广泛上皮下出血和(或)糜烂,并且出血比糜烂更多见。

由于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病变表浅而弥漫,除非内镜检查发现了明确的活动性出血病灶,否则内镜治疗并非首选止血方法。一般认为,经过严格的抑酸(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大部分患者出血可以停止,而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对控制出血没有显著疗效。少部分持续出血者可以通过静脉滴注或插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持续出血患者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研究发现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患者手术止血治疗后有将近40%术后可能再次出血,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手术能够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然而危重患者接受此类手术后围术期死亡率高达40%~55%。

对于由药物、乙醇和应激等原因导致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抑酸药物(使胃内pH值保持在3.5~4.0)和胃黏膜保护剂对于预防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有肯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