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
血行性感染是指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感染。临床上表现为多种情况。抗生素问世前的血行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并不多见。在应用抗生素的50余年来,病原菌的组成发生了变化,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均已少见,由于葡萄球菌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此仍是血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的发生率在多数地区均高于革兰阳性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多见。目前,铜绿假单胞菌等葡萄糖非发酵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所致的感染以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复数菌血行感染和真菌性血行感染等较前明显增多。当前,有数据表明,血培养阳性的血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约占39%,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属和克雷白杆菌属占35%,复数菌混合感染达21%,余下5%为真菌、厌氧菌、分枝杆菌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ce enterococci,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革兰阴性杆菌、产金属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等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近年来渐渐增多,在治疗上非常困难,病死率很高,应高度重视此严峻形势,探索规范的诊断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规范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此外,落基山斑点热立克次体、登革热病毒、恶性疟原虫等都能引起血行感染或脓毒综合征。
EB病毒、轮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微小病毒B19和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重症感染均可发生病毒血症或启动SIRS,或伴发自身免疫紊乱而表现为复杂的重症严重感染和严重感染性休克。
引起血行感染的真菌多系深部真菌感染,又称系统性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卡氏肺孢子菌、曲霉菌和毛霉菌等。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有迅速上升势头是日益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