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能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军事准备、民族性格等国家力量体现和运用在对外关系之中。因此,一个国家的外交质量,运用国家力量以实现国家外交战略与政策的目标的能力如何,就成为国际关系中决定国家力量的最重要因素。

哈布斯堡王朝在三十年战争中失去中欧霸主的地位后,奥地利虽然放弃了想要控制全德的企图,但始终自视为中欧的龙头,不愿看到其他德意志国家,尤其是普鲁士,抢走其传统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奥地利既痛恨拿破仑破坏欧洲大陆的稳定局面,又担心俄国在打倒拿破仑后乘机向西扩张。此外,拿破仑战争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席卷欧陆,对奥地利这个多民族帝国造成极大的威胁。

维也纳会议期间,风雨飘摇的奥地利尽管在英、俄、奥、普四盟国中实力日益衰颓,但梅特涅却凭借其丰富的外交经验和高明的外交手法说服各大国异中求同,平衡各国力量以达成欧洲均势。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欧陆国家因共同的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各国不仅在实力上,而且在道德上都处于均衡状态。权力均衡降低了诉诸武力的机会,共同的价值观降低了诉诸武力的欲望,由此在欧陆缔造出数十年的和平局面,也使得奥地利这一与时代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古老帝国再度延续了一个世纪。梅特涅的纵横谋划可谓以卓越的外交弥补国家权力缺陷,使奥国重登权力高峰的壮举。

国家外交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外交战略和外交人员的素养,另一方面也受到文化、道德、制度等国际规范的约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尽管美国在地理、自然资源、工业潜力、人口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占据优势,但由于长期以来孤立主义观念的影响,美国并没有运用这些潜在力量去影响国际事务。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国际联盟盟约》,拒绝承担创建战后世界秩序的责任,是外交战略和外交人员的素养影响国家权力的突出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以后,虽然若干国家先后研制出核武器,但核武器并没有在此后的战争中被使用,固然有核威慑的影响存在,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受到道德舆论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国际制度和规范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