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
本案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德国是二战主要策源地之一的理论基础上,认识德国对于这段给世界人民带来无法磨灭的惨痛回忆的历史的反思。
本案例讲述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比较同为二战主要策划者的日本对于曾经所犯罪行的态度,通过了解那段历史更加明白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
【注释】
[1]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年版,第42—45页。
[2]李世安:《普鲁士精神、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https://m.toutiao.com/i6917797214601380363/?traffic_source=CS1118&in_ogs=2&utm_source=VV&source=search_tab&utm_medium=wap_search&prevent_activate=1&original_source=2&in_tfs=VV&channel=&enter_keyword=E6%99%AE%E9%B2%81%E5%A3%AB%E7%B2%BE%E7%A5%9E中外历史研究—普鲁士精神。
[4]王亚平:《普鲁士的教育改革与柏林大学》,《光明日报》2016年8月6日。
[5]杨天平:《创新与崛起:六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47—148页。
[6]北斗维斟: 《德国的统一:一个中欧强国的崛起,深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https://www.360doc.cn/article/37333099_1041428578.html,2022年7月26日。
[7]邢来顺主编:《德国通史》第4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75—177页。
[8]周明博:《全球通史: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当代世界出版社2019年版,第283—286页。
[9]莫文廷:《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历史和现实思考》,《传承》2011年第30期。
[10]凤凰网历史百家争鸣:《德国战后是如何反思二战的?》,history.ifeng.com/c/7tyGSo5h0st,2020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