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

近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专利法》的产生,对个人劳动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一方面保障了发明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激励机制,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使英国从中世纪的工业落后国家一跃而为世界工业强国。

《专利法》是在对过去特许制度改造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将专利授予的对象由原来的城市、贸易公司、贵族大臣转向了个体的发明人,重心由原来垄断市场的销售专利、产品专利转向现代专利主体的技术专利。此后,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使得经营者越来越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谁掌握了一项还未被人发现或利用的新技术,就意味着大量利益的获得。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转而依赖技术的更新和提高。经营者对技术发明的热衷在于“发明意味着无法估量的财富”。《专利法》出台后的17世纪后期,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年至1689年间,登记了53个发明专利。17世纪90年代,新专利急剧增长,1691年就有64个;1690至1699年则达到了102个;1700年至1759年间,发明专利共达379项。

新发明不断涌现,并被广泛采用,通过专利技术建造大型工厂也极为普遍。1630年,英国最先获得了蒸汽机的专利,1663年,萨默塞特·爱德华获得了一种蒸汽泵的专利。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了专利,1790年在英国等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1783年,亨利·考特等又发明了搅钢法,1784年登记了专利,并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在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因其专利制度所获利益无法估算。[7]

《专利法》是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秘鲁学者索托认为,“如果资本主义有灵魂,那么这个灵魂就是合法的所有权制度”。[8]《专利法》对技术发明者所有权的承认和保护,激发了技术人员、企业主甚至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欲望和创造热情。它不仅仅是分配现有财富的工具,而且是推动社会创造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的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