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19世纪的欧洲就如同一个大熔炉,铸炼出了许多风云人物,拿破仑和俾斯麦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还正好犹如接力一般地出现——俾斯麦出生于拿破仑重返法国建立“百日王朝”期间,当拿破仑死在遥远的大西洋小岛上之时,日后改变欧洲版图的强人俾斯麦正在茁壮成长。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出身于一个普鲁士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入大学以后,他强暴、凶悍的性格暴露无遗,在大学里,他曾与同学做过27次决斗。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管理属于自己的两块领地。

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招募起军队,准备凭武力镇压革命。1851—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由以上履历可以看出,俾斯麦是一个对武力情有独钟的顽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统治者的内心想法,这就使他当上宰相后在使用武力对付敌人方面驾轻就熟。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他非常激动地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

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怎样统一?由谁来实现统一?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难办。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是不行的。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各个封建小国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形势显然对当时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普鲁士则不同,他们计划要统一的国家中,排除了奥地利。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斗争。1850年代初,双方势均力敌。1850年春,奥地利主动发起攻势。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但是,普鲁士予以断然拒绝。结果,双方谈判告终。1850年代末,普鲁士开始反攻。它首先与许多德意志小国发展了经济联系。并利用1859年法、意、奥三国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860年春,普鲁士开始军事改革,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只会吵吵嚷嚷,他们懦弱无能,根本没有实力对抗政府,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扬言: “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一副挑战者的姿态。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

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邦联的石勒苏益格小公国。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抗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共同对外。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荷尔斯泰因。

“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像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3次亲往法国,假意向拿破仑三世许诺,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了法国。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荷尔斯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并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普奥战争爆发。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结果,普军大获全胜。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有人提议一举占领奥地利全境时,狡猾的俾斯麦没有听从,他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另外,他可能还会利用奥地利。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

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想法,法国如此强大,不打败它,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很感兴趣,早已垂涎三尺。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于是,他经过充分准备,于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次年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

“铁血宰相”的“铁血政策”,顺应历史潮流,使德国最终走上统一之路。在英、法等欧洲国家都已通过资本主义变革走向富强以后,德国经济的发展已刻不容缓。统一后,德国经济有如脱缰之马奔腾向前;德意志民族不再受欧洲强邻的欺压和宰割,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8]

俾斯麦就像一个玩弄秘密外交的魔术师一样,花样层出不穷地玩弄所谓“五球不落”的外交游戏。1893年的法俄同盟成立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俾斯麦的辞职,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俾斯麦在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