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

恩格斯对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那些思想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指出:“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这些思想家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启迪了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启蒙”一词的原文(lum ières)就是光明之意。

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为打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统治而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间,有过多次反复的较量。14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可以说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第二次高潮,而且是在更成熟、更具有科学性的基础上开展的。它所高举的理性旗帜,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中世纪的各种封建权力都带有一种神圣的灵光,其存在的依据是人们对上帝的迷信,对“高贵”血统的敬畏。千百年来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不容置疑。启蒙运动冲破了这个思想牢笼,勇敢地用人的理性取代了这种曾是不可动摇的传统观念。

蒙在权力上面的神秘纱巾被揭下了,显露出来的是普普通通的人。启蒙运动的重大功绩就在于论证了每个人都具有的天赋自然权利。人是生而自由和平等的,都具有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本性和权利。人权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口号,对抗并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在权利概念上的这种改变,是富有时代精神的根本性变革。

封建特权得以长久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生产落后造成的蒙昧状态的长期存在。启蒙思想家们崇尚知识,提倡科学,对蒙昧主义进行了挑战。启蒙运动本身就是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它重视以新的科学成果论证和检验自己的学说,揭露、讽刺和批判愚昧无知与顽固守旧。“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虽出自17世纪培根之口,但是18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身体力行,发扬光大了这一思想。狄德罗主编的《科学、艺术和手工艺百科全书》(一译《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在当时就是一部科学的宝库。它的作者中有不少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包括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在内。百科全书派的无神论哲学和布封的《自然史》更是对神学迷信的直接否定。

在哲学唯物主义学说的发展史上,启蒙哲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在朴素的、机械的唯物论向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启蒙哲学家们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们继培根、洛克、笛卡尔、伽桑狄等人之后,创立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不仅阐述了许多闪烁着辩证法光辉的可贵论点,而且还把哲学同反封建的现实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战斗的唯物主义。

启蒙学者们不仅彻底地批判和否定了封建制度,而且还为未来的新社会描绘了一幅幅蓝图。他们在经济自由、政治平等、政体、国家机构、法制、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所阐述的主张,实际上多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立国的基本原则。其中大半都经过时间的检验,证明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行之有效的设想。

以上所述启蒙运动所作出的贡献,不仅为即将来临的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而且也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和更长远的时期内,起着积极的作用。

启蒙运动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对法国大革命所发挥的作用。大革命中所有资产阶级派别的领导人和革命家,几乎都是在启蒙思想的培养和影响下产生出来的。也有的人,如吉伦特派的理论家孔多塞,本身就是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制宪议会所制定的众多法令,包括《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都是以启蒙思想为理论依据的。雅各宾派的重要活动家,大都是卢梭的信徒。

启蒙思想也通过各种渠道在下层群众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起了动员和组织人们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作用。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整个第三等级进行的。第三等级广大群众能够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和口号下进行斗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应归功于启蒙运动。它使自由、平等的口号深入人心。从三级会议召开时的陈情书到恐怖时期巴黎无套裤汉搞的直接选举制和公开唱名式的表决方式,莫不反映出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影响。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成为整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并直接推动和影响了欧洲和北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这直接来自启蒙思想。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领导的文学革命和康德开启的哲学革命,俄国的普希金、拉吉舍夫和十二月党人,都直接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都自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信徒和学生。

法国启蒙运动所提出的口号、思想和原则,也在我国产生了历史的回响,19、20世纪之交,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启发和鼓舞过不止一代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实践、辛亥革命的理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科学和民主的赞颂,都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