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

日本战后奇迹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关。在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非常快。美国在这方面起到了领导作用,它带头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建立了一个比较开放、自由的贸易体系,例如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结果就是在短短20年内,世界贸易总额陡增3倍。另一方面,海湾国家大量油田的开采使得石油成为一种廉价且可靠的能源,工业因此无需太高成本而得以发展。最后,由于世界经济的开放,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商界可以依赖各种专利协议,不用花太高费用便可以获取大量最新科技,从半导体到炼钢高炉,应有尽有。

不过,这场战后的及时雨是面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为何唯独日本的经济发展会特别迅速?有几个国际因素更有利于日本:首先是朝鲜战争在关键时刻刺激日本出口。其次是美国长期驻军及宪法限制日本发展军力,使日本不用负担太高的国防费用。最后是汇率,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元对外汇率较低,实际上成为一种出口补贴。

日本政府在美国的主导下实行了积极稳健的改革政策。日本战败后,由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对其进行军事占领,依据民主化、非军事化的原则对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时代进步的改革,包括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改革、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和劳动改革。

依据反私人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原则,战前日本四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的本社相继解体,一些中小财阀、大企业被分割,财阀失去对旗下中小企业的控制权,占据重要职位的家族成员相继下野,充满干劲而又富有冒险精神的一群新世代管理人则开始崭露头角。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相继展开,竞争性市场得以恢复,极大地激发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经济活力。新世代的企业管理人趁势而上,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将大量资金投资于新领域、新技术上,并通过精妙的营销策略,将日本产品推向了全球。举例而言,日本大名鼎鼎的索尼公司,其创立人是两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盛田昭夫负责营销和日常事务管理,井深大主管技术和产品研发。在此之后,索尼推出了一个重磅产品——晶体管收音机,在营销策略家盛田昭夫的推动下,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在日本国内大卖特卖。随后索尼再接再厉,研发出了特玲珑电视,由于该项产品具备超高亮度和领先全球的画质,一举引得各国消费者踊跃抢购,索尼公司也至此走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在农业领域,日本战前还维持着封建式的小农制和地主制的农业生产模式,地主凭借高额地租剥削小佃农,导致农村出现阶级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日本农业的生产发展。战后,在美国指导下,日本进行农地改革,颁布一系列法规,以低价收购地主的大量土地,并转售给佃农。经过改革,九成日本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自此被废除。同时,为保障工人合法权利,一系列劳动法相继出台,各企业工会相继涌现,全国性的工会最终成立,工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通过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和劳动改革,日本战前贫富差距悬殊现象得到改善,工人和农民地位得到提高,这都不断地扩大了日本中产阶级这一群体,再加上战后日本出现的“婴儿潮”,日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并且在战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市场也对日开放。在国内外市场的加持下,日本的制造业想不快速发展都难。

战后日本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淘汰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夕阳产业,转而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法,扶持了一大批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石化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同时搭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顺风车,引进海外新技术,更新机械设备推行自动化生产,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引领技术革新,增强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发展重点产业,电子信息、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通过以上政策,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中逐渐站稳脚跟。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出口不断增长,拉动日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日本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再次成为第一个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亚洲国家。

此外,美国的扶持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在亚洲的重要据点。为了拉拢日本,美国不仅未追究其战争责任,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款,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冷战格局下,日本作为美国的“小弟”,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里备受重视,欧美国家在先进生产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对其一路亮绿灯,日本也充分把握住了时代大势,才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