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本案例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梳理伊比利亚国家衰落的表现,并引导学生从军事、经济、社会、宗教等层面认识伊比利亚衰落的原因。

本案例讲述时可通过文学或影视作品展示伊比利亚国家的衰落,并与16、17世纪欧洲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伊比利亚衰落的原因。

【注释】

[1]这是基督教世界对阿拉伯人的称呼。

[2][英]罗杰·克劳利: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18页。

[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4]王加丰:《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5][英]罗杰·克劳利: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8页。

[6][英]杰里米·布莱克:《重新发现欧洲:葡萄牙何以成为葡萄牙》,高银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56—62页。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3—415页。

[8][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顾良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56—259页。

[9][美]克斯汀·唐尼:《伊莎贝拉:武士女王》,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82—286页。

[10][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文明史手册》,盛舒蕾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80—388页。

[11]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12]林达:《西班牙旅行笔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69—173页。

[13]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14][英]杰里米·布莱克:《重新发现欧洲:西班牙何以成为西班牙》,高银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95—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