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
深究战后日本频频上演教科书风波的背后原因,远因可追溯至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形成的皇国史观、军国主义思想,近因则是与美国在占领期间没有根除日本右翼势力生长的土壤,没有真正解决日本的战争责任、历史认识及其他战争遗留问题有关,因此,教科书问题才会随着日本国内局势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幻时而发作。
日本右翼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时常不忘对战前“大日本帝国”的怀念与宣传,对建立“政治军事大国”的理想更是根深蒂固,因此他们一抓住机会便为日本战前的政府辩护,对其侵略历史进行翻案,从而为恢复昔日的荣光扫清障碍。特别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获得长足的发展,逐步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与当时的美欧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举足轻重,大国意识再次成为国家信念,为了谋求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改善日本的历史形象,教科书中有损国际形象的内容自然就会被删改。同时,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停滞状态,经济萧条,回升乏力,导致失业率加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再加上中、韩的崛起,特别是中国在经济上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前后的落差让日本民众对日本政府越来越失望,日本为转嫁国内政治矛盾,不断煽动民族情绪,否认所犯下的历史罪行。
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在亚洲对抗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于是,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考虑,美国不但没有完全废除天皇制,而且还免除了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成为君主主义思想借尸还魂的利器,也为右翼势力抬头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柱。美国未对日本提出战争赔款,还扶持日本经济,使得日本经济在战后迅速发展起来,并在朝鲜战争期间帮助日本建立自卫队,恢复军火生产,日本正是在这一时期,大发战争横财。冷战结束后,美国解决了其头号大敌苏联,转而将目标对准中国,将中国看作威胁其霸权统治的重要敌对国,日本再次在美国的远东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看作是美国参与亚洲事务的重要据点。因此,在对待日本一再否认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上,美国往往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一再纵容日本,不愿意对日本这一行为进行抵制谴责。同时,为制衡中国,美国不愿看到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东亚,时常借助中日韩在历史上的遗留问题搅局东亚局势。
频频触犯历史底线的行为对日本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日本在侵略历史问题上死不承认的态度以及拒绝作出道歉的行为,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常常引起中国、朝鲜、韩国等国的不满,引发与邻国之间的信任危机,导致与周边国家关系雪上加霜。再加上许多历史和领土问题悬而未决,常常挑起邻国人民民族情绪,爆发冲突,大大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严重威胁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与此同时,也阻碍了三国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之所以迟迟建立不起来,与日本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问题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