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现
公元814年,法兰克王国君主查理曼驾崩。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以莱茵河为界,河东归日耳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河西归秃头查理,是为西法兰克王国;洛泰尔得到北意大利及东西法兰克王国之间的狭长地带,是“中部王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分别是中部王国的两个行政区域。公元870年,围绕东西法兰克王国中间地带的归属权,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展开角逐,最终二人订立《墨尔森条约》,西法兰克王国夺得洛林地区,阿尔萨斯被划归东法兰克王国。10世纪以后,洛林被并入东法兰克王国的继任者——神圣罗马帝国。此后几百年,阿尔萨斯和洛林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属地。三十年战争后,法国逐步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1870年,普鲁士和法国展开大战,法国战败,被迫割让原阿尔萨斯的93%和原洛林的26%给随后在普鲁士主导下建立的德意志帝国。这块土地就是现在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吞并损害了法国的国家利益,伤害了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感情,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成为两国此后近百年国家间关系的主旋律。
从1870年到1945年,德法之间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今天的阿尔萨斯-洛林就是在这三次战争中逐渐塑造成形的。这三场大战分别是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866年,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权问题,法国与普鲁士的矛盾不断激化。1870年,普法双方正式开战,法方很快战败。1871年5月10日,法国与在战争后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缔结《法兰克福条约》,法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割让给德国。其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之际,失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法国丧失了重要的煤铁资源产地,在工业化道路上举步维艰。而德国则充分利用阿尔萨斯-洛林的资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奋力向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工业强国。从民族感情上来说,德国人认为对阿尔萨斯-洛林的占领是“对黎塞留和路易十四的占领的一种必要的纠正,是从历史、语言和民族方面进行理解的民族原则的合法运用”。但德国对这一地区的割占极大地伤害了法兰西人的民族自尊心。
在法国人看来,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至迟从大革命以来就成了法兰西民族及其国家的一部分,而现在成了失败和法兰西被征服的象征”。领土与民族国家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对其中一个的损害会直接导致另一个的损伤。每一个民族国家都将自己看作是一个特殊的、不可侵犯的领土实体。《法兰克福条约》对阿尔萨斯-洛林的分割无法让法国方面坦然接受。这直接导致了法国对德国强烈的民族仇恨。普法战争后,法国一方面加紧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拉拢盟友,以伺机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德国为求对抗法国及其盟友,保住胜利果实,也积极展开外交攻势,组织同盟。双方的紧张对峙最终酝酿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级大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与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之间展开了长达4年零3个月的拉锯战。最终协约国取得胜利。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订。根据条约,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重回法国怀抱。一战的惨败再加上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严厉惩罚深深地刺痛了德国人的神经,使之萌发了强烈的复仇情绪。这股情绪最终在纳粹的操纵下,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烈火。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法国在战争前期很快就战败投降。1940年6月21日,德法在贡比涅森林签订停战协定,阿尔萨斯-洛林作为条款之一被德国重新夺回手中。1945年德国战败后,阿尔萨斯-洛林又重新划归法国。至此,阿尔萨斯-洛林才算是最终结束了漫长的动荡生涯。[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