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

“德国制造”是继英国和美国制造之后出现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在日本和韩国制造崛起的年代里,它曾经陷入发展的低谷;在美国制造走向虚拟和外包化的繁荣中,它也对自己的实体制造产生过动摇;在面对中国制造的追赶时,它也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在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后的逆势发展中,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德国制造”,反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原因就在于德国人没有在发展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产业时放弃传统制造业,而是将它们有机结合;也没有一味地追求虚拟经济的玄妙,而是踏踏实实地发展高质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实体经济。著名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曾收集全球超3000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其中德国坐拥1307家隐形冠军,排行世界第一,在机床、汽车等精密工业制造领域,有一大批优秀企业享誉世界。

为何德国制造如此强大?它是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就处于领先地位吗?其实不然,德国制造也经历过山寨低价的阶段。

一、19世纪之前德国诸侯林立、战争不断,不统一的局面导致科技发展落后

19世纪中叶之前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个地区还属于分裂阶段,国家非常不稳定,政治经济军事都很落后,而普鲁士当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强大,此时普鲁士“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实行强权政治,走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道路,经三次大的王朝战争,即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战后德国自上而下实现了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德国的统一,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的状态,从而把德国的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给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德国仿造英法两国产品,生产山寨货遭到西方国家嘲笑

今天看来,德国制造是工艺精良,品质一流的标志,但是在19世纪下半叶,却是廉价与劣质甚至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当时英国人甚至给德国制造贴上“厚颜无耻”的标签,当时的大英帝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其产品不论技术还是工艺都是世界顶尖。 “买英国货”(Buy British)是当时富裕阶层的时髦名词和骄傲。1871年,德国统一后百废待兴,难以进入世界市场,德国人只好仿造英法美等国产品,靠廉价产品冲击市场。

德国为了快速提高制造业水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偷窃设计、复制产品到伪造制造厂商标志,初期其产品质量低劣,被扣上山寨抄袭的帽子。英国人对市场上充斥廉价德国货大为恼怒。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甚至由于德国修改商标法(Merchandise Marks Act),在法案中规定所有外国进口产品,都必须打上原产地国标志。英国这项法案用意明显,就是为了打击“德国制造”。以此区分低质德国货和上等英国货。彼时,“德国制造”犹如烙在德国人脸上屈辱的“红字”,从此迫使其奋发图强,打响了一场为质量而斗争的百年战役。但是后来意想不到,竟给德国制造免费做了广告,1896年,英国记者威廉姆斯(E.E.williams)在《德国制造》一书中指出,法案给德国制造做了免费广告。

之后的德国,不再抄袭模仿,而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造属于真正原创的“德国制造”。威廉姆斯在书中曾提到过一家在埃尔博菲尔德的化工企业。规模不大的工厂,竟雇佣超60名化学工程师,只做研究开发。除了在科研方面花大功夫,德国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标准体系,被称为“DIN Norm”(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德国工业标准)。从1918年的第一号“锥形销”标准开始,到如今已有33149个标准项目。这些标准涉及从工业生产到民用产品的各个领域。到如今80%以上的“DIN Norm”已被欧洲各国所采用。

从此以后,德国制造粗制滥造的阴霾一去不复返,德国制造成为高效率、完美工艺的代名词。其产品耐用、可靠、安全和精确,而且还是创新的代言。

三、德国大力改善教育,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诞生历史背景

德国“双元制”发端于中世纪,同业工会已对培训作了明确规定,到了19世纪70年代,德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工业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加快了职业教育。

(二)双元制教育基本模式

“双元制”是从德国国家层面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并监督执行的义务教育制度。从办学层次上相当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是初中毕业生,学制通常为2到3.5年,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交替进行,约70%时间(每周3—4天)在企业,约30%时间(每周1—2天)在职业学校。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企业为主导,以职业学校为辅助,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技术培训,由职业学校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培训。目前,双元制已拓展到高等职业教育、应用科技大学及博士人才培养中。双元制教育为德国制造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优秀产业工人,使德国制造业在工艺水准一直保持世界前列。

总的来说,德国制造也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走到世界制造业顶端的。从战争不断到国家统一,统一的局面奠定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根基。德国从仿造英法两国产品,生产山寨货到知耻后勇。德国大力改善教育,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并且一步步制定行业和产品标准,如今已走到世界最前列。在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德国并不是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也不是最先发展制造业的国家,但却把制造业做到极致、做得厚实、做出风格、做成了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