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拼搏的重要节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还体现了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庄严承诺,再次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努力和决心。
回顾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在环境保护的道路上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已深入人心。1972年联合国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从此开启了环境保护的先河。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并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新的里程碑。正是基于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资源过度消耗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深刻认知,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坚持不懈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环境建设,在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一制造业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化石能源生产消费国,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们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压力依然巨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出发,加快推进全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唯一选择和必然要求。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节能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理念和行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碳减排基础及实务应用》的编著出版,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应用增添了力量。
本书主编谢剑锋研究员长期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宣传教育等工作,曾参加多项国家、地方的环境政策法规制定和科技项目研究,参与了20多部环境保护图书的策划和编著,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启动以来,谢剑锋研究员及其专家团队做了深入调研,收集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历程、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对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管理的法规、政策、理论和技术发展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梳理,编著了《碳减排基础及实务应用》一书。
这是一部立足实践、服务实践、指导实践,具有一定理论内涵又兼具实用性、科普性的工具书。全书以我国碳减排的制度框架和发展历程为主线,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碳减排管理制度和技术路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以及气候变化基本知识均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从内容上打通了学科、领域、部门和行业的业务界限,涵盖了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各个主要领域。
2022年3月18日
曲格平,1930年6月生于山东肥城,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代表,国家环境保护局首任局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