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编制流程
2025年10月13日
三、编制流程
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应选择适合的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制定工作计划,编制企业碳排放年度监测计划。根据核算指南和企业具体情况,收集相关活动数据和支持性资料,计算和汇总碳排放量。成立内部审核小组,对企业碳排放核算结果进行审核,修改并完善碳排放报告。
以发电设施为例,介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编制工作流程,如图3-1所示。
图3-1 发电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编制流程图
发电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内容包括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编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购入电力排放核算、排放量计算、生产数据信息获取、定期报告、信息公开和数据质量管理等相关要求。
(1)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
确定重点排放单位核算边界,识别纳入边界的排放设施和排放源。排放报告应包括核算边界所包含的装置、所对应的地理边界、组织单元和生产过程。
(2)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编制
按照各类数据测量和获取要求编制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并按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温室气体的测量活动。
(3)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
收集活动数据、确定排放因子,计算发电设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
(4)购入电力排放核算
收集活动数据、确定排放因子,计算发电设施购入使用电量所对应的排放量。
(5)排放量计算
汇总计算发电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量。
(6)生产数据信息获取
获取和计算发电量、供电量、供热量、供热比、供电煤(气)耗、供热煤(气)耗、供电碳排放强度、供热碳排放强度、运行小时数和负荷(出力)系数等生产信息和数据。
(7)定期报告
定期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及相关生产信息,并报送相关支撑材料。
(8)信息公开
定期公开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9)数据质量管理
明确实施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的一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