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场核查要点

二、现场核查要点

文件评审完成后,现场核查组应明确现场核查的重点和任务分工,制定现场核查计划、抽样计划,并确认现场核查需查看的资料清单。

(一)现场核查方法

现场核查组可采用以下查、问、看、验等方法开展工作(见表3-16)。

表3-16 现场核查方法

(二)重点关注内容

现场核查组应按《现场核查清单》的要求开展核查工作,并重点关注如下内容:

(1)投诉举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问题;

(2)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办、交办的事项;

(3)日常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异常的情况;

(4)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或其他信息源不一致的情况;

(5)核算边界与核算指南不符,或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不一致的情况;

(6)排放报告中采用的核算方法与核算指南不一致的情况;

(7)活动数据、排放因子、排放量、生产数据等不完整、不合理或不符合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情况;

(8)重点排放单位是否有效地实施了内部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的情况;

(9)重点排放单位是否有效地执行了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情况;

(10)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报告主体基本情况、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数据的确定方式、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等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11)确认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修订的原因,比如排放设施发生变化、使用新燃料或物料、采用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情况。

(三)现场访问程序

现场核查访问可按照首次会议、收集和验证信息、召开末次会议三个步骤展开。

1.首次会议

在现场核查开始之前,核查组长应与受核查方的管理层、相关部门或过程负责人进行沟通,并组织召开首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核查的目的、准则、范围、保证等级以及实质性偏差;

(2)介绍核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核查组成员;

(3)确认核查计划和流程;

(4)确认核查所需的资源和设施,确认向导的安排;

(5)确认有关保密事宜和需要澄清的问题等;

(6)第二阶段还应对第一阶段的核查发现进行跟踪和总结。

2.收集和验证信息

现场信息收集与验证是整个现场核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重点在于验证排放源的完整性和排放数据的准确性。核查组成员应按照现场核查计划安排,通过面谈、查阅文件、现场观察等方式,收集并验证相关信息。主要应把握如下要求:

(1)现场确认组织边界和运行边界是否准确。在排放单位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走访厂区,核查组织范围与边界的确定,包括地理和多场所信息,涵盖的设施和排放源,并将排放报告中涉及的所有排放源及计量仪表拍照取证,确定有无遗漏的排放源;

(2)检查文件评审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跟踪解决;

(3)检查企业实际监测与监测计划是否符合;

(4)检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过程的正确性,包括量化方法学的选择、活动数据的收集及追溯(包括数据的监测、记录、汇总和保存的全过程,确认不当的数据收集过程带来的风险),排放因子选择的合理性及出处,采用交叉核对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验证;

(5)检查企业计量仪表的安装、使用和校准情况;

(6)现场审核重要排放源的排放状况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情况,检查相关文件、记录和凭证,抽样原始数据和信息以检查数据的追溯性。如检查电费缴费发票、抄表记录等;

(7)与涉及的系统、程序、运行控制的相关人员进行面谈和沟通;

(8)确认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是否符合核算指南的要求,核实温室气体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准确。

核查组现场访问的对象、主要内容如表3-17所示:

表3-17 现场核查访谈记录表

3.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由核查组长组织召开,参加人员包括核查组全体成员以及排放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统计财务、设备等相关部门的人员。末次会议应包括以下环节:

(1)展示核查结果(各类排放源有哪些、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来源及交叉核对所用的证据);

(2)告知排放单位核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整改方法(核查组和排放单位应就有关核查发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能现场关闭的就现场关闭,不能现场关闭的请企业后续提供材料);

(3)告知排放单位核查机构内部还有技术评审,在内部技术评审阶段有可能还会提出不符合项;

(4)解答排放单位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