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查思路案例
案例5
某日,核查组如约来到X企业进行现场核查。现场走访发现,该企业与同在工业区里的Y企业共用一台使用天然气烧蒸汽的工业锅炉,该锅炉的所有权归Y企业所有,但因未装流量计,所以无法获取X企业的蒸汽使用量,无法准确分摊天然气用量,故两家企业签订了一个分摊协议,X、Y企业每月按照30%和70%的比例对天然气费用进行分摊结算。针对以上场景,如何进行审核?
案例分析:首先,如果安装了流量计,则可获取X、Y两家企业的蒸汽实际用量,再按照两家实际蒸汽用量的比例进行分摊,结果是最准确的。但因未安装计量器具,故以双方的分摊协议进行天然气用量的分配是可以接受的。为了避免出现碳泄露的情况,还需确认该协议的合理性。合理性的确认可以通过如与工人面谈,产线产量等其他间接证据确认X、Y企业的蒸汽用量是不是与协议中的分配比例相符或接近。确认完协议的合理性后,还需核对双方每月的结算依据做进一步的确认,如财务转账凭证等。
在实际的现场核查中,普遍存在两家企业分租厂房,共用设施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核查思路建议如下:
(1)核查员必须查验企业的相关协议、合同等证明分租、共用关系的文件,了解各个企业的责任和要求,并且要对企业之间的关系做出确认;
(2)核查员需确认双方协议的合理性,可通过间接证据佐证,避免出现碳泄漏;
(3)核查员需确认双方的结算依据,以验证活动数据的准确性。
案例6
核查组在核查X企业的电力活动数据时,企业提供的是一份内部电力抄表数据,核查组长问为何要用自己内部抄表数据,企业答道:关于电力数据它们有三个数据来源:①内部抄表记录;②电力局每月的电费通知单;③电力局每月出具的电费发票。其中,企业认为内部抄表记录更能实际反映工厂的用电量,所以用了自己的抄表数据。针对以上场景,如何进行审核?
案例分析:一般来说,企业排放源的活动数据可能会有多种来源:比如部门的自行统计,供应商的供货单,财务部门的购买凭证,公司ERP系统的记录等,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对排放源活动数据进行选择。
基本思路如下:
(1)《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SZDB/Z 69-2012)中条款8.2收集活动数据中提到,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分为3类:连续测量的数据、间歇测量的数据和自行推估的数据,数据质量依次递减,应选择质量较高的活动数据;
(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SZDB/Z 69-2012)中附录E列举了常见排放源的活动数据来源,例如发票、送货单、台账、ERP系统、抄表记录等;
(3)从活动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出发,原则上首选的活动数据佐证资料来源应是第三方出具的佐证资料,例如发票、电费通知单、汽、柴油对账单等,其次是公司的台账、ERP系统的数据来源,接下来是内部抄表记录、统计记录等,最后是推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