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评价试点的任务
(一)建立方法体系
根据试点地区重点行业碳排放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基于碳排放节点的建设项目能源活动、工艺过程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加快摸清试点行业碳排放水平与减排潜力现状,建立试点行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和方法;研究构建减污降碳措施比选方法与评价标准。
(二)测算碳排放水平
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分析,识别碳排放节点,重点预测碳排放主要工序或节点排放水平。内容包括核算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能源活动与工艺过程以及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导致的二氧化碳产生量、排放量,碳排放绩效情况,以及碳减排潜力分析等。
(三)提出碳减排措施
根据碳排放水平测算结果,分别从能源利用、原料使用、工艺优化、节能降碳技术、运输方式等方面提出碳减排措施。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明确碳排放主要工序的生产工艺、生产设施规模、资源能源消耗及综合利用情况、能效标准、节能降耗技术、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清洁运输方式等内容,提出能源消费替代要求、碳排放量削减方案。
案例1
2021年11月,《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9万吨/年含氟材料产业链配套项目(北厂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审批,这是山东省化工行业首个将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纳入环评报告的项目。在该报告书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中,通过减排潜力分析,确定了本项目的碳排放源,主要包括运输车辆燃料燃烧、生产过程排放、购入电力及热力排放等,从原料减碳(以天然气、页岩气或工业尾气替代汽油)、垃圾气化(采用煤气化炉和垃圾气化炉共建方式)、对陈旧装置升级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在项目周边植树造林)、二氧化碳深埋地下和节电等6个方面提出了碳减排措施,并在工艺及设备(工艺流程合理紧凑,缩短中间环节物流运距,采用节能型设备)、电气(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将变压器设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厂区道路照明实行多点供电,统一控制开闭,尽量采用天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给排水(合理配置水表等计量装置,减少水资源浪费)、热力(采用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对蒸汽流量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减少管道及设备的散热损失)、建筑耗能(车间控制室远离散热设备布置,加强隔热保温减少冷负荷)等方面提出了节能措施。
(四)完善环评管理要求
审批部门要按照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要求,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重点明确减污降碳措施、自行监测、管理台账要求,落实地方政府煤炭总量控制、碳排放量削减替代等要求。
案例2
2021年10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批复了《唐山市丰南区经安钢铁有限公司烧结机综合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该项目碳评价专题报告中,有组织排放源二氧化碳监测计划包含了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频次;在项目环保台账管理中纳入了碳排放台账管理要求,排放台账记录信息主要内容为企业碳排放核算边界内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净购入电力三大类别的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确定方式、数据来源及数据获取方式、监测设备详细信息、数据缺失处理方法等,要求每天按班或批次记录,每月汇总一次,电子和纸质台账记录保存至少3年;建设项目有组织碳排放源监测报告应与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报告一并汇总、存档;碳减排措施也纳入了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件中,明确了该项目及改造后全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绩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