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核算方法
(一)合理确定排放报告核算边界
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所有设施和业务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设施和业务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
具体而言,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一般包括:
(1)燃料燃烧排放
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包括企业内固定源排放(如钢铁企业中的焦炉、烧结机、高炉、工业锅炉等固定燃烧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如运输用车辆及厂内搬运设备等)。
(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企业在各生产工序(如钢铁企业的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中,由于其他外购含碳原料(如钢铁企业的电极、生铁、铁合金、直接还原铁等)和熔剂的分解和氧化产生的CO2排放。
(3)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如蒸汽)隐含产生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
(4)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
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少部分碳固化在企业生产的外销产品(如钢铁企业的生铁、粗钢等)中,还有一小部分碳固化在固碳产品(如钢铁企业中以副产煤气为原料生产的甲醇等)中。这部分固化在产品中的碳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应予扣除。
(二)科学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
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基本包括:
(1)确定核算边界;
(2)识别排放源;
(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
(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
(5)分别计算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以及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
(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企业的CO2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隐含产生的CO2排放量之和,还应扣除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ECO2——企业CO2排放总量,单位为吨(tCO2);
E燃烧——企业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E过程——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E电和热——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R固碳——企业固碳产品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的加总,采用如下核算方法:
E燃烧——企业所有净消耗的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ADi——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GJ);
EFi——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GJ);
FCi——核算和报告期内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t,万Nm3);
NCVi——核算和报告期内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值(GJ/t,GJ/万Nm3);
i——化石燃料的种类。
第i种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计算公式:
EFi——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GJ);
CCi——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
OFi——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
44/12——二氧化碳和碳的分子量比值(tCO2/tC);
i——化石燃料的种类。
(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采用如下核算方法(以钢铁企业为例):
①熔剂消耗产生的CO2排放
式中:
E熔剂——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熔剂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tCO2);
Pi——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熔剂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
EFi——第i种熔剂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tCO2/t;
i——消耗的熔剂的类型。
②电极消耗产生的CO2排放
式中:
E电极——消耗电极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tCO2);
P电极——电炉炼钢及精炼炉消耗的电极量,单位为吨(t);
EF电极——电炉炼钢及精炼炉消耗的电极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t电极。
③外购含碳原料消耗而产生的CO2排放
式中:
E原料——外购铁合金等含碳原料消耗而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tCO2);
Mi——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含碳原料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
EFi——第i种含碳原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t原料;
i——外购含碳原料的类型。
(3)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
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蒸汽)所隐含产生的CO2排放量采用如下核算方法:
式中:
E电和热——净购入生产用电力、热力隐含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tCO2);
AD电力、AD热力——分别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电量和热力量,单位分别为兆瓦时(MW·h)和百万千焦(GJ);
EF电力、EF热力——分别为电力和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分别为tCO2/MW·h和tCO2/GJ。
(4)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
固碳产品所隐含产生的CO2排放量采用如下核算方法:
式中:
R固碳——固碳产品所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tCO2);
AD固碳——第i种固碳产品的产量,单位为吨(t);
EF固碳——第i种固碳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t;
i——固碳产品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