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
国家自主贡献,是各缔约方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自主贡献的系列新举措,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作为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10年内实现碳达峰就意味着必须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国由碳达峰走向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比发达国家完成这一转变缩短了30~40年,任重道远,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