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调查研究,崇尚实事求是

二 注重调查研究,崇尚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调查研究则是坚持这一思想路线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们认为,“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7]。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们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研活动。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正是以其丰富的社会调研活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理论分析与研究为基础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研理论也正是他们丰富调研实践的结晶。

列宁也是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典范。他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理论建树完全得益于他对本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得益于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把“进行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8]列为党和苏维埃的干部及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之一。他自己则身体力行,经常深入工厂、农村做调查,列宁对新闻工作者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的要求尤其严格。他经常鼓励新闻工作者多接近生活,多接近工农,要求他们“要更加具体地研究地方经验、细节、小事情、实际经验和工作经验,深入到县、乡、村的实际生活中去”,他指出:“这样的工作做得越多,越深入实际生活,把自己和读者的注意力从臭文牍主义和莫斯科臭知识分子的(和一般苏维埃官僚主义的)圈子转移开,那么,无论我们的报刊或者我们的整个建设的改进也就会越加顺利。”[9]

同列宁一样,毛泽东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他一生崇尚实事求是,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将其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毛泽东同志本人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坚持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早在1919年9月他便在湖南长沙发起成立“问题研究会”,开始着手农村调查。1927年他深入湖南五县农村进行调查,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后来他又写了《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十余篇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毛泽东同志掌握了大量农村政治、经济及农民思想、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正确分析农村形势、评价农民运动,进而确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特别是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工厂、农村、军营、学校、科研院所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同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劳动、学习和生活情况。这些调研活动为他制订各项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他看来,只有对一个事物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才拥有了对这一事物的发言权。

毛泽东调研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坚持实事求是。他指出,调查研究这两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0]。在他看来,调研人员如果仅仅做到人下去了,调查了解了一些情况还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在于去“求是”,即去研究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面貌和本质、规律。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他特别反对那种到了一个地方,不问具体情况如何,也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触及事物的本质就自以为是地随便发议论的做法。

毛泽东同志一向把调查研究作为党报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他从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实践论的原理出发,强调全体党报工作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善于向社会调查。为此,他要求党报工作者深入实际,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投身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伟大实践,真正深入实际生活中,去了解情况,去调查研究,去反映问题。

为了保证好的调研效果,毛泽东同志主张记者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善于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他既反对那种下车伊始末作调查就乱发议论的做法,也反对那种不动脑筋,人云亦云的做法。在强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同时,毛泽东同志还要求新闻工作者注意自觉地深入群众,虚心地向群众学习。

1942年3月18日,毛泽东同志为《解放日报》写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他希望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能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他甚至主张新闻工作者到基层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通过这些途径,调查和了解群众劳动、生活和斗争的实际情况,掌握和报道群众在斗争实践中创造的实际经验。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当时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纷纷离开延安,深入各根据地,与当地的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战斗,采写了不少反映根据地军民劳动生产和对敌斗争生动业绩的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又提出了新闻工作者要向群众学习的任务。他指出教育者须先受教育,“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11]。

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向群众学习,向实际调查,及时了解到群众的实际生活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同时可以不断总结广大群众在劳动生产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创造性经验,通过集中概括、分析研究,综合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经验,然后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传达给人民群众,将其变为群众的具体行动,并在群众中考察和检验这些新经验。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观点在党报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他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毛泽东同志把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运用于党报工作中,这是他在深化和发展无产阶级党报理论方面的又一重要贡献。这一思想原则在党报工作中运用的意义在于,它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锐利武器,为他们解决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从而加强了新闻队伍的建设。同时也为新闻工作者坚持真实性原则,真正取信于民提供了有力保证。

还须指出的是,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自身也可以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逐步加深同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并且不断用群众创造的经验充实自己,这样就能更好地认识群众,了解群众,进而更好地反映群众,报道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及时、更周到的服务。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党报工作指出的一条成功之路,也是毛泽东党报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