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新闻工作是个苦差事,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有切身体会的。他们为了办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23]。在创办《新莱茵报》时,他们为筹款四处奔波;为对付当局对报纸施加的种种迫害,他们费尽心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该报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普鲁士反动当局仅仅对其制造的诉讼案就多达23起之多。马克思先后7次受到传讯和庭审,恩格斯则两次被通辑和搜捕。为躲避搜捕,恩格斯被迫离开战斗岗位到瑞士过了近4个月的流亡生活。报纸被迫停刊后,为了支付工人的工资和报纸的印刷费,马克思几乎拿出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连夫人燕妮结婚时的银手饰也送进了当铺。在整个报纸出版期间,马克思个人总共投入资金1700塔勒。除了应付这些外在的困难和麻烦之外,作为报纸的总编和副总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要成天忙于写作和编辑工作。在总共301期报纸上,刊有他们的500余篇文章,几乎平均每期报纸上有他们写的两篇文章。恩格斯有时一天要写3—4篇。报纸上的社论都出自他们之手。他们在担负繁重的组织领导工作之外,还要完成如此大量的写作任务,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心力呀!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报刊活动中,他们总是与苦作伴,以苦为荣。恩格斯为了帮助马克思完成一些报刊的约稿任务常常在繁忙的商务工作之余挑灯夜战。马克思获知此事后,抱怨恩格斯不该不顾健康,他说:“如果我知道你一直要工作到深夜,那我宁愿让这一切(指文稿——引者注)见鬼去。”[24]马克思对朋友如此爱护,可他本人却常常不顾一切地写作,即使在病中也不搁笔。他写作《资本论》期间,经济上极为拮据,有时甚至连买烟的钱都没有,房东常常上门逼账,加上爱子病夭,自己又疾病缠身,这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都没有使他放下自己手中的笔!而为了支持工人报刊,马克思常常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无偿地进行编辑工作”[25]和写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投身于报刊工作开始直到逝世前的几十年中,无论工作怎样繁忙,生活怎样困苦,哪怕是在旅途中,在疗养地,在患病时,他们都从未停止过写作。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才使得人类理论宝库和报刊之林中增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留下的一大批受用不尽的精神遗产。在长达50卷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收入他们2000余篇(部)文章(著作),近4000封信件,总计有2000多万字。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在写作的道路上不畏艰苦,除了他们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写作目的外,与他们早就作了充分的吃苦准备是分不开的。1845年1月20日,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就谈到,“如果我们要想做出点什么成绩,那就得苦干一番;吃一些苦,那也很好。”[26]很明显,他们从踏上革命报刊活动的征途起,就准备与苦相伴,迎着困难前进,去干一番事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