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办报,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全党办报纸、群众办报,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事业就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与支持。
1948年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向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靠少数人发号施令……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17]毛泽东关于群众办报的思想,与列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列宁在论及这个问题时曾说:“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蓬勃,不仅需要五个从事领导和经常写作的著作家,而且需要五百个、五千个非著作家的工作人员。”[18]列宁谈的五百个、五千个,并不是实指的,而是指更多的人参与办报,指办报的群众性。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不仅是方法问题,也是个方针和原则问题。从党的新闻历史看,这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共产党办任何事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办报(其他新闻工作)也一样。从根本上来说,人民群众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满足人民群众(读者、受众)的需要,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新闻工作的最后归宿。
毛泽东倡导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既坚持了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又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起来了。毛泽东谈到报纸的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时说:“报纸是要有领导的,但是领导要适合客观情况。马克思主义是按情况办事的,情况就包括客观效果。群众爱看,证明领导的好;群众不爱看,领导就不那么高明吧!有正确的领导,有不正确的领导。正确的领导按情况办事,符合实际,群众欢迎;不正确的领导,不按情况办事,脱离实际,脱离群众。”[19]这里,毛泽东阐述了一个根本原则: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报纸(其他新闻工作也一样)最根本的是符合群众的实际要求,其优劣由群众自己加以评论。在这一点上,任何专家、权威说了话都是不能算数的。当然,专家、权威的意见如果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意见,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这就另当别论了。
从报纸(新闻)的实践情况看,不是办报人主观意志的单向独立行为,而是办报者(即新闻传播者)与读者(受众)双向交流的过程。这里,办报者与群众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报人写作的新闻与读者之间不存在强制性关系。这与行政机关的命令、指令、计划、指示是大有区别的。这就是说,读者喜欢或接受报纸,刊载的什么新闻信息,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需要,即他们认可的自身的价值标准。这里,广大读者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不管你新闻写作的主观愿望如何。第二,读者是报纸新闻的最终裁判者。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发出的信息,都十分关注新闻的最终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社会效果。我们的目的是将新闻传达至读者,读者满意了,社会效果就好;读者不满意,效果就不好。一般来说,新闻对于群众是雪中送炭,“正中下怀”,就有了双方满意的效果。第三,实践中体现群众办报的方针。这个问题,报社的主观努力是很重要的。这涉及两个层面,即报社与读者的双向问题:一是报社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向群众学习,学群众的思想感情,学群众的语言等。这是毛泽东一贯提倡的。只有了解熟悉群众,才能准确地反映他们的要求和愿望;二是经常地、主动地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新闻工作。通讯员和广大群众都是办好报纸的有生力量,而通讯员是群众参与新闻工作的具体代表。报纸通过从群众中来的通讯员,在人民群众这个广袤的土地上,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使报纸更具有浓厚的群众性。
在全党办报、全民办报方面,毛泽东不仅作出了宝贵的理论贡献,而且是一位实践的高手。红军时期,红军编的《时事简报》,毛泽东肯切地强调“特别是本地的新闻,一定要是与群众生活紧密关联着的。如牛瘟、禾死、米荒、盐缺、靖卫团、赤卫团、AB团造谣、共产党开会等等,都是与群众生活密切关联着的,群众喜欢看”[20]。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60年代,毛泽东更是一往情深地关心报纸的群众性。例如1964年12月20日,他看了人民日报的消息,掩盖不住喜悦的心情,说:“大白菜上了头条,很好。”[21]他的心始终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我们说政治家办报,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将是一事无成的。
毛泽东关于“政治家办报”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除上面论述的党性原则、战斗风格、群众路线之外,还有如新闻队伍的理论武装、“又红又专”、新闻工作领导者的素质及其决策与用人等等。在新形势下,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了“政治家办报”的思想,这应该是我们今天办报和从事其他新闻工作的根本指针。只要我们坚持了这个指导方针,又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我们的新闻事业就会更加健康地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本文原载于《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年第5期。
[2]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3]同上书,第45页。
[4]同上书,第141页。
[5]《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78页。
[6]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页。
[7]同上书,第35页。
[8]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36页。
[9]同上书,第37页。
[10]《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22页。
[1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07页。
[12]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页。
[13]转引自《新闻与写作》1996年第2期。
[1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48页。
[15]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16]《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44页。
[17]《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1318页。
[18]《坚持全党办报全民办报》,转引自《新闻出版报》1993年12月24日。
[19]《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89页。
[20]《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32页。
[21]同上书,第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