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

三 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

刘少奇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谈新闻工作者的调查研究,而是把调查研究放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去考察,放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中去考察。

1961年4月28日,刘少奇同新华社、人民日报同志谈调查研究时说:

“要了解真象,了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真象,是不容易。就是人的主观世界要反映客观世界很不容易。要了解客观世界,要经过一个过程,很曲折的过程,有时需要很长的时间,短了不行。”[5]

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第一条,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吗?你对客观实际没有调查研究清楚,一切从实际出发,你从哪里出发?就没有地方出发。因此,你就要真正把客观实际弄清楚。”[6]

刘少奇考虑问题很实际,很务实。他说:

“为什么要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调查研究,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调查的目的不明确,问题都没有,调查就没有边。每次调查要有目的,调查的目的有三个:一个是了解中央已经实行的政策是否正确,比如现在公社实行的粮食政策,供给制,公共食堂,等等。调查的目的就是首先看这些政策是否正确,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不正确。二是已实行的政策已经不够好,要根据新情况来修改政策。调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出现了一些什么新情况,过去的政策那些不正确,那些不完善。三是脑子里原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在调查中新提出来的问题。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要根据新问题提出应订些什么新政策。”[7]

这里将调查研究的目的,讲得很具体、很细致。

刘少奇还敏锐地感觉到,“现在”(1961年)调查研究碰到的困难是农村基层干部对上封锁消息,搞假的一套给上面。他说:

“现在调查研究不那么容易。现在的情况,和毛主席当年在湖南作调查研究时情况不同,比那个时候调查恐怕更困难一些。现在常常遇到这样的公社、这样的大队,他们护短,生怕你发现他们的缺点,你去调查,他们有一套办法封锁消息,不让你了解到真实情况,搞一套假的给你。有多少大队,家丑不怕外扬,不怕告状,给你讲好的,也讲坏的?这样的单位恐怕不多。多数的单位是你一来调查,警惕性就高了,封锁真实情况,有的还给你准备一套假的。”[8]

“毛主席说,调查研究要诚心诚意,甘当学生,就可以了解情况。仅仅只有当小学生的精神,仅仅只有诚心诚意的态度就行了吗?不行。要经过曲折的斗争。要采取另外的办法,不然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天华大队对你们不客气,对我也不客气。我到这里一接触,就感到他们不敢讲心里话。

湖南有一股不敢说真话之风,很严重。人家话都不敢讲,你还能调查出什么真情况?”[9]

刘少奇谈到了解真实情况的一些方法。如回老家找亲戚、熟人谈,提出问题,启发群众,摸群众的真意。“你提出问题,要看群众是笑脸还是苦脸,是鼓着眼睛还是眯着眼睛,是昂头还是低头,群众的真意是可以摸到的。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10]

1961年5月1日,刘少奇在对新华社、人民日报负责人的谈话中,深刻地分析了调查研究,了解真象,提倡讲真话,反对讲假话。尖锐地批评报纸刮浮夸风,宣传高指标、放卫星,使整个党都陷于被动,结果是祸国殃民。刘少奇说:

“你们《人民日报》上登的新闻,有多少是真的?你们天天用大字登头条新闻,今天说那里生产如何好,昨天说那里的公共食堂办得好,究竟有多少是真的?你们想用这些典型事例来指导实际工作,典型本身就不真,怎样能指导实际工作呢?你们报喜不报忧,只登好的,不登缺点、错误。我就不看你们那些头条新闻,我不看,报纸来了只看七、八版。

现在农村干部有一套办法,不让你们记者了解真实情况,给你弄虚作假。我也没有办法。

你们一两个记者下去,人少,力量小,农村干部人多,力量大,是优势。他们知道上面有人去了解情况,可以把那些有意见、敢说真话的人事先调走,可以先开积极分子会作布置,不准讲真话。那些搞独立王国的人不全是坏人。

新华社《内部参考》上登的东西,大都是表面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实际情况。总之,我看你们秀才下乡,毫无办法。你要了解真实情况,不只是县委干部抵抗,公社、大队干部也抵抗。

《人民日报》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三年来办报的经验。三年来,报纸在宣传生产建设成就方面的浮夸风,在推广先进经验方面的瞎指挥风,在政策宣传和理论宣传方面的片面性,这些,对实际工作造成了很大恶果。你们宣传了很多高指标,放卫星,在这个问题上使我们党在国际上陷于被动,报纸宣传大办万猪场,结果是祸国殃民。”[11]

“你们登那么多高指标,一宣传,使整个党都陷于被动。很多数字是从哪里来的?是逼供信来的。你们登那么多数字,有多少是真的?

要好好总结三年的经验教训,但是当前报纸就要有所改进。你们每天一个头条,大标题,到底真不真?这样做,到底是做了好事,还是做了坏事?你们记者写了那么多放卫星的新闻,要那些记者亲自到他写新闻的地方去,看当时那个卫星究竟是怎样放的。要亲自去发现真象,才知道以前怎样不切实际,不经过亲身的核对、考查,就不懂当时是怎样搞浮夸的。”[12]

最后,刘少奇提出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的著名观点。这一观点已为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普遍接受、身体力行。刘少奇说:

“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研究是一门学问。在这方面,我看你们学问不深,对调查研究还很不行,要了解真实情况很不容易。你们记者和编辑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者,对调查研究都那么不行,怎么行呢?我看你们对调查研究,还是初小学生,高小学生也说不上。记者和编辑认真做调查研究工作,要从初小到高小,从初中到大学,要决心作一个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的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搞一辈子。”[13]

1961年5月,刘少奇与胡乔木谈大跃进时期的报纸宣传时,也批评了不真实的宣传和错误的口号,录之如下:

“胡:报纸宣传不真实、不正确的方面很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降低了。

刘:很多是假的,人家不愿看,当然就没有威信了。

胡:报纸登了很多错误口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刘:反对条件论,反了很多,对什么是条件论,也没有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是,一切决定于时间、地点、条件。所谓条件,一是客观条件,一是主观条件。承认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反对条件是唯心主义。”[14]

刘少奇和胡乔木的谈话,与他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的谈话精神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