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政治家办报,核心问题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也是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的党的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衡量党的报纸及其他传媒的优劣、好坏、成败,固然因素诸多,但首要的是看它的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江泽民同志谈到坚持政治家办报时明确指出:“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因而他特别地强调:“首先要把握好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宣传导向,要把这些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这些具体而深刻地阐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论述,不仅对当前的新闻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舆论导向,犹如掌握着车辆行进的方向盘,事关“走向何方”的大局,理所当然地成为领导管理新闻宣传的首要职责。最近,江泽民同志就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问题,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要激励人民;二要服务大局;三要加强管理。”遵照江总书记这些讲话精神,并以此作为新闻宣传的工作指针和衡量标志,纵观目前报纸及其他传媒的舆论导向状况,应当说总体上是正确的,发挥了宣传舆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激励、鼓舞、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的战斗作用。但应该看到,面对广泛、深刻而又急剧变化的社会改革,有些传媒,在有些时候,其舆论导向跟不上形势,甚或出现某些偏颇。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报纸以及相关传媒就事论事的多,或是报道一些纯经济、纯技术的“新闻事件”,难以深刻提出问题,作出有力引导,显得与这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历史的变革不相适应。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报纸及其他传媒的某些商品属性日趋明显,有的同志在认识上也陷入了既然是“商品”,就应该完全按价值规律办事的误区,因而在采编实践中出现了种种偏颇,有的不顾大局,有的违背民族宗教政策,有的兜售“有偿新闻”,有的甚至降格以求,迎合一些低级、庸俗趣味……,如此等等,都或轻或重地会影响到舆论导向,造成某些误导,产生负面效应,带来不良影响。其中严重者,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尤其在政治上出了偏差,那就会像古人所说的‘谬误出于口,则乱及万里之外’,不仅容易把人们的思想搞乱,有的还可能在国内外造成不良影响。”问题在于,现在有些报纸和传媒的领导者,并未完全清醒地意识到这种政治严肃性和社会责任感,而是把新闻工作等同于一般的业务工作、经济工作,有的甚至随心所欲,谬误频仍,这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

当然,在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也要注意目前实际存在的那种“千报一面”的现象。正确舆论导向,并非要求舆论内容完全雷同,即使是重大的新闻题材,也应该在采编上选择各自的最佳角度,编发和报道出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也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