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新民学会会刊为共运史留下珍贵文献

编辑新民学会会刊为共运史留下珍贵文献

新民学会出版《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和《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两种会刊,都由毛泽东负责编辑。《通信集》共出版了三集:第一集、第二集编印于1920年底,第三集编印于1921年初。《会务报告》共出版了两号:第一号编印于1920年冬,第二号编印于1921年夏。两刊主要在会员中发行。作为会刊编辑,毛泽东在《通信集》第一集上发表了自己撰写的新民学会启事和《发刊的意思和条例》一文,通告了会刊的编辑方针和有关事项。他指出:《会务报告》的内容为“叙述会务状况”;《通信集》“为会员发抒所见,相与扬榷讨论的场所”;“通信集之发刊,所以联聚同人精神,商榷修学,立身,与改造世界诸方法”;“集内凡关讨论问题的信,每集出后,总望各会友对之再有批评及讨论,使通信集成为一个会友的论坛,一集比一集丰富,深刻,进步”。[10]

从两刊的内容看,毛泽东很好地贯彻执行了上述方针。首先,加强通信联络,广泛组织来稿。《通信集》第一集、第二集上,都刊有毛泽东撰写的启事,征求会友与会友之间的往来信稿。在致萧子暲、罗章龙等信中,都请他们把与会友间的往还信稿寄来。[11]其次,选编精当,使人爱看。三集《通信集》共刊发信件50封,每封均有重要信息,许多封纵论天下大事,有激情、有见地、有智慧、有哲理,称之为以通信形式写作的政论亦不为过。《会务报告》综合报道会务和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翔实生动,条理清晰,行文重视现场描绘,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起来饶有兴味,其中,《通信集》第三集刊登的蔡和森、萧子升、李维汉与毛泽东的来往信件7封,《会务报告》第二号刊登的1921年1月,2月长沙会友三次会议情况的报道,内容集中于讨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问题,讨论在中国成立共产党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反映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奋斗历程,以及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和接受过程,反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中国革命形势。作为编辑的毛泽东,对此显然有深刻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编辑意图。他为《通信集》第三集加了一个言简意赅的按语:“这一集以讨论‘共产主义’和‘会务’为两个重要点。信的封数不多,而颇有精义。”[12]

毛泽东在编辑工作中付出的劳动具有重大价值:一批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珍贵文献得以保存下来。

[1]本文原载于《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2期。

[2]《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04页。

[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页。

[4]《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04页。

[5]同上书,第408页。文中英文系原有,意为“权势”、“权力”。

[6]《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14页。

[7]同上书,第421页。

[8]《晨报》1919年12月7日。

[9]据安其文著《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称,平民通信社所发稿件现今珍存下来的有10件,未说明根据,录以备考。

[10]《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2、43页。

[11]同上书,第97页。

[12]《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