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提出记者要具备四个条件:
为了把工作做好,要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呢?
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你们是人民的通讯员,是人民的记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你们要了解人民群众中的各种动态、趋向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映。人民包括各阶层,要加以区别。要善于分析具体情况,看各阶层人民有什么困难、要求和情绪。要采取忠实的态度,把人民的要求、困难、呼声、趋势、动态,真实地、全面地、精采地反映出来。“精”,就不是拉杂,“采”,就是漂亮,挂点“采”,读起来爱读。你写得不“精”,人家看不了那么多,你写得不“采”,人家不愿意看。所以要拣重要的写,重要的就是“精”的。要做到真实,就要全面,缺一面就不是真理。
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你们不能采取轻率的、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
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凡不愿独立地做艰苦工作的人,任何事情也做不好。你们要切记这一点。艰苦工作,首先思想上要艰苦,要做理论的,系统的工作,而且是独立地大做。人家叫你们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不行的。你们要真实地反映情况,独立地去作判断,就要到处去看,去问,就要读马列的书,做许多研究工作。
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要做马克思主义记者,却不大懂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就在这里。你们不提高理论修养,工作是做不好的。
要提高理论水平,要熟悉马列主义,特别要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论,学习阶级分析的方法。你们学习这些,不是看一遍书就行,而是要不断地学,直到能够运用,有能力看出别人用得对不对。那时,写东西就自由了。不熟悉马列主义,就不自由,你们现在还没有获得这种自由。共产党记者最可宝贵的知识,是理论知识,在这方面,你们特别缺少。所以,要继续学习,不只要三个星期,要三个月、三年、三十年,努力把马列主义学好。
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为了及时地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就要经常学习、研究,时刻注意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自己不懂的问题,应当勤问,可以写信问你们的上级。不懂得党的路线,是搞不好工作的。你们还要懂得两条战线的斗争,善于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办报。坚定地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既批评左的倾向,又批评右的倾向。这是基本的方法,马列主义的方法。不否定左和右的谬误,就没法肯定真理,要确定真理,就得否定谬误。
你们不仅要宣传党的政策,还要在群众的实践中去考察政策是不是正确,有没有缺点,这里就表现出你们的创造性了。你能了解群众的真正情绪,他就不能;你能有力地宣传党的政策,他就不能;你写得真实、精采,他就不能;你能发现党的政策的缺点,他就不能。你的创造性就表现在这里,党不是限制而是鼓励这种创造性。
具备了以上四个条件,工作就可以做好。[28]
1956年5月28日,刘少奇在对新华社工作的谈话中,谈到了记者素养,他说:
“新闻记者第一要有老实态度,第二要深入观察问题。光有老实态度不行,必须能够深入观察问题,不是皮毛地而是系统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出事物的本质。
新闻记者要能够善于跟人家商量。这里只是说商量,不一定要取得人家同意。最好能取得人家同意,但决不是说人家不同意的事,你就不能报道。
新闻记者要坚持真理,要有斗争性,头上要长角。不要怕人家报复,不要怕人家把你赶走。如果你报道正确,人家把你赶走了,这是你的光荣。如果在1955年春天,在粮食问题上,你报道了某个地方的真实情况,说明那个地方绝大多数人的粮食是够吃的,只有极少数人真正缺粮食,你因此被赶走了,那么你最光荣,而现在你在全中国是最有名的记者,赶走你的人也会承认错误,请你回到他那里去。
做一个无产阶级记者和编辑,做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记者和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要有那些修养,应该提得完全一些,不能光从技术着眼。
新华社记者除写新闻以外,应该写些通讯、评论,写各种文章。”[29]
总之,刘少奇新闻思想是创造性的现代新闻思想,对现在的新闻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本文原载于《新闻界》1999年第2期。
[2]见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选集》下卷,第397—398页。
[3]见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选集》下卷,第421页。
[4]见《新华社文件资料选编》第3辑,第417—425页。
[5]见《刘少奇同新华社、人民日报同志谈调查研究》1961年4月28日;《新华社文件资料选编》第5辑,第1页。
[6]见《刘少奇同新华社、人民日报同志谈调查研究》1961年4月28日;《新华社文件资料选编》第5辑,第2页。
[7]同上。
[8]同上书,第3页。
[9]见《刘少奇同新华社、人民日报同志谈调查研究》1961年4月28日;《新华社文件资料选编》第5辑,第3页。
[10]同上书,第4页。
[11]见《刘少奇对新华社、人民日报负责人的谈话》1961年5月1日;《新华社文件资料选编》第5辑,第5—6页。
[12]同上书,第7页。
[13]同上书,第7—8页。
[14]见《刘少奇与胡乔木谈大跃进时期的报纸宣传》1961年5月;《新华社文件资料选编》第5辑,第9页。
[15]见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98页。
[16]同上书,第399页。
[17]同上书,第397页。
[18]见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97页。。
[19]同上书,第396—397页。
[20]同上书,第400页。
[21]《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1951年5月23日;《刘少奇选集》下卷,第79—80页。
[22]《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1951年5月23日;《刘少奇选集》下卷,第82页。
[23]同上书,第87页。
[24]见《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1950年9月10日;《刘少奇选集》下卷,第48—49页。
[25]见《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96页。
[26]同上书,第401—402页。
[27]见《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选集》上卷,第402页。
[28]见《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选集》上卷,第402—407页。
[29]见《刘少奇对新华社工作的谈话》1956年5月28日;《新华社文件资料选编》第3辑,第424—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