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结构的变化有必要重提政治家办报
政治家办报是对一切报人的要求。过去我们有一个错觉,认为政治家办报只是对机关报,特别是对党委机关报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对《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的讲话中指出:“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只有报纸186种,基本上是各级党委机关报。随着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现在一下涌现出各行各业的报纸共2000多种。而各级党委机关报加上部委机关报只占全部报纸的1/3左右。这么多行业报要不要讲政治?一种模糊的认识是政治让机关报去讲,其他报可以放松,可以自由,于是政治上不负责,对读者不负责的报道出现了。本来报纸品种的不同,只是舆论引导分工的不同,在执行“二为方针”上并没有丝毫的区别。如果一张经济报可以随便宣传一种经济政策,可以任意鼓动高消费;一张文化生活报可以去宣传选美,试婚,去“炒”歌星,这对全国人民奔四化的政治有什么用呢?还有的报不遵守纪律,将国家大事泄密,有的报宣传封建迷信,有的报大登强奸、凶杀的案例以捞钱。这些已经不是不讲政治,而是专讲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腐朽政治了。可以说,正是因为报界出现了这许多对我们的政治进行冲击的现象,才使我们有必要重提政治家办报。
现在,我国的报业结构是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骨干,由机关报和各种各类经济、文化等报纸组成的多层次结构。因此,我们不但要发挥机关报的骨干作用,而且要注意发挥大量的行业报纸作用。机关报在直接宣传党的政策方面是号角,是大旗,但是党的政策还需要更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对新闻界来讲,这就是各种行业报的任务。非机关报不是可以不讲政治,恰恰是要研究怎样换一种方式,用更有个性、更讲实效的方法来讲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照五中全会的决议来完成今后5年、15年的大目标,这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点。“要政治家办报”就是报纸不分大小,报人都要讲政治,都要自觉地为增强这个凝聚点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