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精采的评论

一组精采的评论

毛泽东除了自己办报,还注意利用其他舆论工具宣传新思想。

1919年11月,毛泽东应湖南《大公报》的邀请,担任该报的馆外撰述员。同年11月14日,长沙女青年赵五贞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在花轿内自杀,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从11月16日至28日毛泽东发表了10篇文章(9篇发表在湖南《大公报》,1篇发表在长沙《女界钟》周刊),对此事件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连续和深入的评论,对封建制度展开了一次猛烈的进攻。

毛泽东的评论文章对赵五贞表示深切的同情,对赵五贞自杀的社会原因作了详细分析。指出赵五贞自杀事件,“是一个很大的事件。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6]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女子自立问题。“研究一个拔本塞源的方法,使今后不再发生同类的惨事。”[7]

毛泽东的10篇评论,形成一个颇有思想理论深度的系列,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显示了青年毛泽东跟踪新闻热点,进行系列报道,连续评论的卓越才能。北京《晨报》刊登的署名煊的长沙特约通讯,在综合介绍湖南《大公报》关于赵五贞自杀的讨论情况时,称赞毛泽东写的一系列文章“很好”,“快语很多”,“议论非常彻底”。这篇通讯还透露,毛泽东在《打破媒人制度》一文中所揭露的媒人的各种怪现象,已被人们作为戏剧创作素材使用。通讯说:“第一中学已将赵女士底事情编成新剧,名曰《恶姻缘》,前晚已在校中试演一次,闻其最精采者为第二幕底《媒婆》。把那毛君所讲底‘媒人怪象’都描摹出来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