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新闻思想的哲学基石
刘少奇新闻思想是建立在深厚的哲学基础上的。这个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刘少奇新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
刘少奇在理论上提倡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上(又称“七千人大会”),将实事求是和党性原则联系起来认识和分析。他深刻地指出:
“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个标准。在工作上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到客观可能,不要做那些确实办不到的事情,但是必须艰苦努力,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完成那些应该完成和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把我们的工作放在确实可靠的基础上,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兴旺起来。”[2]
他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在那些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可能只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可是,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这个问题,可以由各省委、各地委、各县委,实事求是地讨论一下,作一个初步的判断。第二年还可以再讨论一下,又作出一个判断。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还可以再讨论、再判断。”[3]
刘少奇的话尖锐坦诚,振聋发聩。
刘少奇从认识论高度,深入研究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1941年10月,在《人为什么犯错误?》中指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人类在实践中每一个新的发明,都是使人类认识前进一步,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进一步的统一。
人类的认识是受时代条件限制的,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犯错误,又不断地改正错误。人的认识,就是这样在不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只有在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
我认为,研究刘少奇新闻思想的哲学基石,是研究刘少奇新闻思想的出发点。像是研究一棵大树,要从树根研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