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平民通信社为驱张斗争服务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率领湖南赴京驱张(张敬尧)请愿公民代表团到达北京。为了传播驱张消息,加强驱张宣传,毛泽东同请愿团的其他代表罗宗翰、张百龄等组织了平民通信社,毛泽东任社长。通信社从12月22日开始,每日向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地的报社发送稿件。平民通信社共编发了多少篇稿件,未见文献记载。各地报纸采用平民通信社稿件,往往也不注明来源。经考证,确系平民通信社所发稿件。
《毛泽东早期文稿》一书收入的有三件[9],即《湘人力争矿厂抵押呈总统府、国务院及外、财、农商三部文》,1919年12月27日发,1919年12月28日北京《晨报》刊登,标题为《湘人力争水口山铅矿事件》;《对于张敬尧私运烟种案之公愤》,1920年1月2日发,1月6日上海《申报》刊登,标题为《湘人对张敬尧运烟种之公愤》;《快邮代电》,1920年1月18日发,上海《民国日报》5月24日刊登,标题为《湘人罗宗翰等通告旅外各同乡电》。
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驱张运动声势迅速壮大,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同情和支持,突破湖南一省范围而成为影响遍及全国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处于全国舆论中心的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的报纸,纷纷发表讨张言论。据当年汇集驱张运动资料较为详尽的《蒸阳请愿录》一书记载,当时的天津《京津太晤士报》、北京《唯一日报》、《益世报》、《北京日报》、汉口《大陆报》、《正义报》、上海《申报》就发表了17篇评论,揭露张敬尧的罪恶,支持湖南人民的斗争,敦促北京政府撤办张敬尧。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社团,如全国各界联合会,全国学生总会,北京学校教职员联合会,江苏省教育会,上海、北京、南京、武汉、河南等省市的学生联合会,以及湖南留美、留日和旅居各地的学生,也纷纷发布函电,支持驱张运动。这样,就使张敬尧陷入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境地,加上军阀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张敬尧在军事上处于劣势,最后不得不滚出湖南。湖南人民驱张运动之所以取得胜利,舆论工作抓得好是一个重要因素。毛泽东创办平民通信社为驱张的政治斗争服务,是他早期新闻工作实践中的又一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