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毛泽东舆论监督观

简论毛泽东舆论监督观[1]

余瑞冬

舆论监督这一概念,近来受到媒体、社会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其实,这种监督活动并不是媒体的新功能。新闻史上,大众媒介早就被用来对政府或社会进行监测、规范。马克思主义者也很早就意识到了媒介对于社会的监督、引导的功能价值,并在革命实践中加以充分运用,不但积累了丰富的舆论监督实践经验,而且在这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发展了自己完整的新闻观。其中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许多观点,直到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舆论监督观概括地讲,便是“开,好、管”三个字。

“开、好、管”的提法出现在一九五四年,但应该说,这一思想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和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实践中总结得出的。

“开、好、管”。即要在报纸(新闻媒介)上开展批评,要开展得好,并且要把这件事管起来。

一、“开”,涉及的是舆论监督的必要性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向来是我党工作的一大“法宝”,对于自身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决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党报的批评监督工作是揭露并纠正错误、发挥干部和群众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发挥这种积极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就在于“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2]。他认为,公开自己领导工作的缺点,如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行为,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实报实销”的做法。因此,正确的批评是受欢迎的,而且是有必要坚持的,它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必要手段,是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开展正确的批评也是我们的报纸的一项重要任务。批评监督不但要开展,而且要广泛开展。这也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体现,是合乎党的民主与人民内部民主的要求的。在开展舆论批评这类问题上,要搞“毛毛雨,下个不停”。

二、“好”,是指要认真去做批评监督工作,要把它当作一件事去办。这涉及的是舆论监督的态度问题。批评的正确与否,要看是否对人民有利,是否对我们的事业有利。所以,批评应该是慎重的,批评的态度“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什么事应批评,什么事不应指名,要经过研究”。[3]这样的态度,才对自身的团结有利。决不能任由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开展批评”之名乱批一阵,“冷嘲暗箭,则是一种销蚀剂”[4]。有问题就应该批评,但怎么开展批评,批评到什么程度,都要以冷静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同时,要消除怕得罪人、怕受批评的顾虑,要创造敢说敢写的环境。[5]

三、“管”,即党委必须在开展好监督批评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要管起来,“这是根本的关键”[6]。也就是说,在开展批评和对待批评的问题上,各级党组织都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严肃的态度。这涉及新闻舆论的性质问题。在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认识到舆论宣传对于政党工作的重要性。他认为,“报纸这个东西是反映和指导政治经济工作的一种武器”。要用抓政治的态度和方法来抓宣传工作。在一九二九年写的《红军宣传工作问题》中他明确地规定,宣传的事情要由各级政治部负责。

在管好舆论的问题上,他还具体地提出了一律与不一律的概念,即在人民内部实行舆论不一律。对外部则实行舆论一律。

具体说来,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开展舆论不一律。目的在于“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纸、刊物、讲坛等等去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和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度。……这样,社会就会不断地前进”。[7]因而,“在我们的社会里,革命的战斗的批评和反批评,是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发展科学、艺术,做好各项工作的好方法”[8]。但另一方面,对于反革命分子施以专政,“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9],不仅舆论一律,而且法律也一律,彻底管起来。也就是不给他们以在言论上攻击、在行动上破坏社会主义社会的机会。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表现。

毛泽东同志关于开展舆论监督的这些观点,其实就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原则而来的,这个原则也是他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党性原则。关于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党性原则问题,已有很多学者的大量论述。归纳地说,要坚持党性原则,首先就得加强党委对报刊的绝对领导,这是确保报纸政治方向的外部条件。它包括新闻工作者要遵循宣传的方针;根据中央政策精神,对新闻宣传工作进行事前或事后的检查;党委第一书记要亲自抓社论,把握宣传基调。其次,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党报要自觉地无条件服从党的政策。这是确保报纸政治方向的内部条件。党报工作者一要站稳无产阶级立场,二要克服闹独立的错误倾向,不擅自表态。

舆论监督讲党性原则,才能体现出党报的使命。新闻史告诉我们,近代报刊自问世以来,便一直是阶级的舆论工具。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报纸、刊物、广播、通讯社都有阶级性,都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毛泽东认为,我党的报刊就是要制造革命舆论,反击反革命宣传。“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10],因而对工作、对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或推动作用。在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中,他更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讲求“开、好、管”,正是符合了新闻舆论单位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的要求。

毛泽东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这些论述,“已成为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行为准则和政治宣传纪律”。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展开新闻改革的新时期,毛泽东的舆论监督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本文原载于《新闻知识》1999年第9期。

[2]《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91页。

[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91页。

[4]同上书,第91页。

[5]同上书,第198页

[6]同上书,第115页。

[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58页。

[8]《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99页。

[9]同上书,第119页。

[10]同上书,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