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党报思想”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中老年时期的新闻思想,即19世纪60年代在参与和指导第一国际机关报,特别是70年代以后帮助和指导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新闻思想。

虽然早在1843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就曾经出现过“机关报”、“党刊”的说法,但是,当时的“党”,是指站在他们一边的一派人而言,即一批政治观点相同的人,或者说是“第一批拥护共产主义的人”,不具备严密的组织形式,和我们今天所指的政党含义不相同。恩格斯甚至把马克思早期主编的激进的民主主义报纸《莱茵报》也称作“党的政治刊物”。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报》时期形成的报刊思想还只是基本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报刊思想范畴内的“人民报刊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两个转变,并从理论上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后,他们便把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到了重要地位。恩格斯说:“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就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政党并与他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于是,他们首先于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又着手将“正义者同盟”改组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之起草了“一个准备公布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次年二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也就在1847年9月,在同德国小资产阶级政论家卡尔·海因岑的论战中,恩格斯第一次明确而集中地论述了党的报刊的任务:“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由于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时期着手建立的党是一个无产阶级国际性组织,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还不久,在许多场合还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附庸向封建势力作斗争,因而,这一时期的“党”在组织上还不够完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这时所说的“党报”、“党刊”有的是指打着民主派旗帜的无产阶级革命报刊,如《新莱茵报》,有的简直就是民主派报刊的同一语,如《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等,所以《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虽已进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范畴,但还只是“无产阶级革命报刊思想”。

历史进入60、70年代,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欧洲各大国的民族统一均告完成,另一方面第一国际的建立及其活动大大地促进了工人运动在各国的发展,于是在各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已成为日益迫切的任务。1865年恩格斯在《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政党》一文中首先向德国工人阶级提出了上述任务。1869年版,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即爱林纳赫派)宣告成立。1871年2月,恩格斯在代表国际写给西班牙国际联合会的信中,初步总结了德国党的建党经验,他指出,要使工人运动摆脱旧政党的支配而独立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每一个国家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同年9月,在国际伦敦代表会议和次年的海牙会议上,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巴黎公社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而遭到失败的教训,进一步阐明了各国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指出各国工人阶级必须建立有自己目的和自己政策的独立政党,才能在阶级斗争中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才能保证以消灭阶级为目标的社会革命的胜利。于是到了70年代中期,即第一国际解散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到了各国建立独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新时期,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活动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由于种种原因,60—70年代之后,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如40—50年代那样,亲自创办、主编某一个具体报刊,但他们从指导国际共运发展的高度,从帮助各国无产阶级建立政党的高度,积极参与第一国际机关报工作,热情关怀和具体指导各国工人政党的尤其是德国党的报刊工作。如果说,“共产主义者同盟”还是一个不完全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话,那么70年代以后各国建立起来的党则是一批完全的无产阶级政党,如果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新莱茵报》作为无产阶级国际性组织的机关报,还只是处于初期党报阶段的话,那么这一时期创办起来的如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民主党人报》、《新时代》等,就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批形态完备的无产阶级政党报刊。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指导各国工人政党创建过程中,在指导这些形态完备的党报的创办、出版过程中,形成了他们中老年时期的新闻思想,即无产阶级党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