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真实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真实观[1]

王珏

今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的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两篇重要讲话,深刻精辟地阐述和回答了我国新闻界长期争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它是党中央新的领导核心指导新闻工作的纲领性的文件。全国新闻界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两篇讲话精神,对提高新闻队伍素质,加强新闻理论建设,增强新闻宣传工作党性,沿着正确方向深化新闻改革,打破西方“电波战”的攻势,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在阐述新闻真实性问题时说:“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对新闻工作历史经验特别是对去年动乱暴乱期间新闻工作经验教训在理论上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广播电视报纸信誉的基石。新闻要真实,在原则上谁也不反对,可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就有不同的解释。分歧的焦点就是真实性是否应该包括“本质真实”和“总体真实”这样更高层次的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年北京政治风波期间正反面的新闻实践经验,再一次以极大的鲜明性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新闻工作就是调查研究、认识社会和反映社会的工作。客观世界是现象与本质同在,主流与支流并存,新旧事物同在,真善美与假丑恶并存。真实地反映生活,就应该既有事物表面现象的真实,又有事物内在本质的真实;既有个别具体事实的真实,又有整体事实的真实。社会主义新闻真实性原则应该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微观上的准确性与宏观上的全面性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新闻报道都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的本来面貌。

现象真实和具体真实是新闻报道的起码要求,就是新闻报道所反映的事实必须确凿无疑,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背景等都准确无误,不允许任何虚假差错。这就划清了新闻报道与文艺作品的界限。

整体真实和本质真实是指一段时间里广播电视报纸的新闻报道,要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和时代的真实。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世界,不是照镜子式地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学会运用阶级观点、全局观点、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的科学分析,透过纷繁的现象,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通过连续报道来反映事物的全貌、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以及事物发展的趋势。

本质真实和整体真实是现象真实和具体真实的深化和提高。虽然不能要求每条消息都反映事物的本质,但是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和报纸版面的总体上,报道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大多新闻,都力求做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这样,新闻报道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地认识形势,为建设自己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本质真实和整体真实,要求反对和防止新闻实践中的客观主义倾向。客观主义倾向的特征是:背离无产阶级立场,放弃马列主义革命原则,曲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崇拜群众的自发性,不顾新闻宣传工作的社会效果和影响,罗列、堆砌、渲染某些丑陋现象,拜倒在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面前,分不清本质与现象、主流与支流、必然与偶然、个别与一般,看不到人民群众改造社会的伟大力量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客观主义的报道在本质和整体上是不真实的,在思想上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表现,在政治上是有害的。它混淆不同事物的本质区别,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模糊正确的政治方向。去年春夏之交北京政治风波期间,在赵紫阳5月4日、5月6日讲话等一系列错误言论鼓动下,首都部分新闻单位的舆论导向一度发生严重倾斜,对游行、静坐、绝食等采取充分肯定、积极支持的态度,把极少数人旨在推翻共产党、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阴谋策动下出现的学潮,当成“国内人心所向”的民主要求和“反腐败”的呼声来报道,把国际反共逆流说成“国际进步潮流”,毫无实事求是之意,却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心。整个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客观、不公正的倾向愈演愈烈。这种歪曲事情本质、混淆是非的宣传报道,放弃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的重要政治责任,放弃了党和政府对这场严重政治斗争正确方针的宣传。错误的舆论导向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使越来越多的人上街游行支援学生,社会秩序被严重破坏,经济受到严重损失。

有些新闻报道,孤立地看每一条新闻,在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细节上都是真实的。但是人们仍然感到它是虚假的。因为从总体上和本质上看它是不真实的。在去年北京政治动乱不断升级的形势下,某报连续十天刊登的《北京戒严第x天》和《六一天安门一瞥》等头版花边新闻,某电台报道5月15至5月21日北京市的交通、治安事件和火警下降的消息,一些报纸广播电视上不断出现表现市民与被围堵军队“联欢”的新闻照片音像资料。这些报道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掩盖了事情的另一面,即北京处于严重无政府状态及由这种状态导致的首都北京社会秩序的一片混乱。而这些报道却说什么“首都社会秩序一如往常”,“社会秩序继续向稳定的方向发展”。这种随意挑选个别事实、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瞎子摸象式的新闻报道,正如列宁所说:“连儿戏也不如”。

多年来,反对“本质真实”论的同志认为,现象与本质是哲学概念,不能把它引进新闻学,“本质真实”的要求不符合新闻规律,把它“外加到真实性上来”,会使新闻真实性“超负荷”。这种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与新闻学等量齐观的一个学派,客观上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显然是错误的。讲求时效固然是新闻规律,连续不断地反映社会生活不也是新闻规律码?马克思说:“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始终是在形成的过程中,在报刊上永远也不会有终结的东西。”“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2]

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才能帮助人民群众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从而能动地改造世界。所谓认识客观事物,主要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即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稳定的特性。要求达到新闻完全真实,涉及新闻工作者的立场、能力、认识水平、思想学识修养和对全面情况的掌握,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锻炼等等。最重要的是要紧密结合新闻实践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最科学最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本文原载于《视听界》1990年第3期。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87、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