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邓小平的新闻论述,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
1978年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次全会以及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通过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且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新的形势和任务,首先使新闻报道的对象、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根本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新闻的形式,新闻工作的某些原则、方针也有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邓小平多次谈到新闻工作,现择要介绍几个论点。
一、“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为“安下心来搞建设”,形成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
邓小平认为,当代中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是,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安下心来搞建设。因此,他指出,“希望报刊上对安定团结的必要性进行更多的思想理论上的解释,……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二、“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以利于坚持和改善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
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新闻论点,新闻界在新时期,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有关的方针、政策和决议,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党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
三、坚持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批评“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上提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
邓小平同志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于1950年《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以及得到他肯定的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中,都有明显的表现。
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在作《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的讲话中,专门谈到“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的问题”。其中,批评“把民主同党的领导对立起来,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上提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他是在新闻界有人提出“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从而引起激烈争论,错误观点流行的情况下,发表上述论点的。这涉及十多年来新闻理论争论的核心问题。邓小平的这一重要新闻论点,有待进一步贯彻、落实。
四、包括新闻部门在内的“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反对“‘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
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点,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多次出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制止“有偿新闻”。
五、“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一定要掌握好批评的武器”,“对于各种错误倾向决不能不进行严肃的批评”。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历来重视报刊批评,邓小平在新时期重申这一点时,汲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从以上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邓小平也是把新闻看作是意识形态,把新闻事业看作是党达到革命目的、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手段。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一些重要新闻论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