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

早在建国初期的1950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地提出:“办好报纸要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2]1957年4月,邓小平同志更进一步地明确提出:“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3]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又多次重申,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4]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们党确立了执政党的地位,并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继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做出明确的规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成员的共产党员,在国家和政府的各级权力机构中担负起了重要的领导工作。我们的党代表了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需要经常不断地倾听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呼声,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内和社会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消极腐败现象,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因而为了保证社会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地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不断地改善和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共产党内的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条第四款规定,共产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都要“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这些规定,是开展正常的党内监督的基本依据,但是仅有党内监督是不够的,我们社会主义民主监督还包括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等多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也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由于新闻传播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可以快捷迅速公开地传播新闻信息,并且可以迅速地产生社会影响力,因而,新闻舆论监督必然会成为一种有效的群众民主监督形式。邓小平同志历来是反对那种所谓的“大民主”的,早在50年代就明确指出:“我们是不赞成搞大民主的,大民主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有小民主”,“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5]新闻舆论监督,就是群众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有效途径,因而,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正确而有效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对解决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对消除社会腐败现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家和各级权力的监督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人民的知情权逐步扩大。例如,新闻媒介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报道日益全面和充分,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可以及时了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进程、会议的内容,在现场直播时可以即时了解情况。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介开辟专栏,及时沟通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将政情及时转达给群众,将群众的意见呼声及时反映给政府,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如“市府与市民”这样的电视专栏。新闻媒介对权力机构中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也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2.对涉及公众利益问题的新闻舆论监督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如质量问题,打击走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环境保护等等,新闻媒介都积极地参与,并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和谴责。如对封建迷信、社会上的“黄、毒、赌”等等典型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