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新闻文献

二 重要的新闻文献

“五四”时期,学生报刊的大发展是我国革命报刊的一大特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主编的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湘江评论》和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会报》。《会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对开一大张日报,第63号、64号改为对开一张半,三日刊,以后恢复为日刊,共出100多期,每期销售五千份,最多时达二万份。辟有主张(社论)、时评、新思潮、国民常识、函电、文艺、翻译等栏目。其中主张和时评很有特色。

《会报》旗帜鲜明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卒军阀的统治,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无情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的罪行,号召青年学生及各界人士再接再厉地同旧势力作斗争,猛烈抨击孔孟的封建旧礼教,提倡科学民主和改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会报》的言论、时评很多都是周恩来撰写的,如《会报》创刊的主旨和改造旧社会,革除旧思想和“革心”、“革新”的办报宗旨;如15号上《评现今舆论界并问〈益世报〉》,抨击军阀收买报纸,批评《益世报》对和约签字、山东戒严等重大事件采取回避态度;17号上发表的《讨马良》,声讨山东济南镇守使马良镇压爱国运动,杀害回教领导人罪行;60号上发表的《杨以德又要兴风作浪》,揭露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镇压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罪行等等。这些时评旗帜鲜明,切中要害,对提高人民觉悟,开展对封建军阀斗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周恩来为《会报》起草的办报旨趣书一文,阐明了他的办报思想,是一篇很重要的新闻文献。

《会报》旨趣书首先发表在1919年7月12日出版的《南开日刊》第35期上,全文共20条,其中除事务性的说明外,有关政治的,学术性的、新闻学的内容有:本革心同革新的精神为主旨;本民主主义精神发表一切主张;学术研究,不分派别,但以稿件合于社会的进步作标准;对于政府的政策有指导同监督的责任;新闻的记载以有关于社会生活、人类进步为范围,并且力求敏捷;对于社会生活同各种学术,用哲学的眼光、科学的解析,不明白正确的批评;介绍国民必须的常识;介绍现在最新思潮;文艺的登载以切合人生为范围;联络各新闻纸同通讯社交换新闻消息;联络各地方团体同个人,征求各种稿件;联络各地学者,求其学术上的辅助;代表全体学生的舆论;职员由学生联合会新闻科随时聘请,职员的学生们积极的研究,不加间断。(天津学生联合会新闻科周恩来执笔),这份旨趣书全面地阐述了办报宗旨,不仅适合机关报的属性,也适合于非机关报的属性要求,是一张适合时代要求的综合性机关报。它在和社会关系方面体现了社会舆论机关的思想,它在和政府关系方面体现了社会舆论监督的思想;它在和人民的关系方面体现了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它在和新闻界、学者的关系方面体现了办报群众路线等等。旨趣书在新闻理论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是一份新闻学科的宝贵文献,对研究新闻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当时参加《会报》工作的潘述庵老人回忆:周恩来不仅全盘负责学生联合会会报的编审工作,白天还要出去开会,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报纸编辑部只有我们两个人,没有采访、编辑、发行之类的分工,从搜集新闻到写文章,从编排版面到校对,甚至卖报,都由周恩来主持,我只从旁协助。他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有时三四点上班工作,一直到深夜一二点把版面搞好。周恩来是主编,社论和主要文章都是由他主笔。从上述回忆,我们可以体会到周恩来从事新闻工作就成功地把革命活动与革命的新闻工作以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的认真负责、勤奋刻苦、忘我的工作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