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新闻业务观念
这是毛泽东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对于具体的新闻传播业务的主要见解。其党报理论、宣传谋略便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我认为,毛泽东的新闻业务观念可以从新闻本体论、新闻文风论、新闻作风论三个方面去理解。
新闻本体论
新闻本体论,主要是回答新闻的本源和生命所在的问题。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新闻的生命力,归根到底也是宣传的生命,在于真实。虚假的捏造的东西,一旦为民众所察觉,就会尽失民心,信誉扫地。因此,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一项根本原则。
坚持报道的真实性,是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的一贯观点。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他深信事实胜于雄辩,报道事实,就是对谣言的有力反击。在长期的宣传实践中,毛泽东多次重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肯定“文字和材料都是要有鼓动性的”同时,又严禁扯谎,“例如,红军缴枪一千说有一万,白军本有一万说只一千。这种离事实太远的说法,是有害的”。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不要吹,就是要报实数,‘实报实销’”。对于成绩、胜仗是如此,对于错误、自然灾害也要如实报道,“一点也不要隐瞒”。后来他又指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毛泽东的这一原则,表明了共产党人无所畏惧、直面现实的气魄。但遗憾的是,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原则精神被遗弃了,终于导致了大跃进时期各新闻机构争放卫星的局面。十年动乱时期,更是使讲大话、假话、空话成为时尚,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新闻文风论
毛泽东的讲演和文章,都非常出色,不论是哪一种体裁,均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引人入胜,别具一格。毛泽东非常重视文风的改进问题。他把文风提高到党风学风的高度,认为文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容的表达,以至影响全党全国。为了实现党的宣传目的,他强调,“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根据毛泽东的论述,他所提倡的文风应该具备两大要素。其一,文章必须生动通顺,合乎文法。他曾在一篇按语中批评:“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也不讲究文法和修辞,爱好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体裁,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象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因而要求新闻工作者写出生动通顺的文章,不要故弄玄虚,如此才能使宣传为广大的群众所接受。
其二,文章要具备尖锐、泼辣、鲜明的特征,表现出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毛泽东认为,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风,表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就必须坚决地反对党八股,清除教条主义的影响。因为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死硬的、倒退的、阻碍革命的东西。不清除它,“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启发,拿不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恶习就不能肃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他身体力行,多次强调,使得这种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风终于得以确立,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闻作风论
对新闻作风的论述,是毛泽东新闻业务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而言之,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它实际上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关于联系群众,毛泽东论述较多,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点。其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闻传播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工具。一定的事实,一定的观点,都不可能是记者凭空的创造,而只能来自于群众创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这种观点,这种报道是否正确,又有赖于群众的检验。其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向鲁迅学习,“鲁迅的思想是和他的读者交流的,是和他的读者共鸣的”。这正是他赢得读者的重要原因。其三,真心地做群众的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使人家讨厌”。毛泽东告诫记者,群众在某种场合不讲真话,不能怪群众,而只能怪自己。“要在谈话过程中和做朋友的过程中,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逐渐地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真意,把你当做好朋友看,然后才能调查出真实情况来。”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仅是客观报道,也是制定科学的政策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多次强调,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后来他又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然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那就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才能准确生动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