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第四辑》简介
《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第四辑》这本书是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编著创作的,《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第四辑》共有215章节
1
目录
目 录 陵墓研究 关于“陵墓若都邑”与“都邑‘似’陵墓”的研究——以汉阳陵“小陵园”“大陵园”与汉长安城遗址形制对比研究为例 一、“陵墓若都邑”之一:帝陵陵园与...
2
陵墓研究
...
3
关于“陵墓若都邑”与“都邑‘似’陵墓”的研究——以汉阳陵“小陵园”“大陵园”与汉长安城遗址形制对比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刘庆柱 李毓芳 摘 要:通过对比研究西汉帝陵陵园与汉长安城宫城的考古发现,西汉帝陵陵园形制的变化与汉长安城及长乐宫、未央宫功能变化密...
4
一、“陵墓若都邑”之一:帝陵陵园与汉长安城布局形制变化对比研究
在讨论陵园之前,有必要说明本文的“小陵园”系西汉时代的皇帝、皇后独立使用的陵园,即“帝陵园”与“皇后陵园”。“大陵园”系指将帝陵园与皇后陵园围于其中的陵园。 从...
5
二、“陵墓若都邑”之二:关于帝陵与宫城“崇方”及“四门”形制
...
6
(一)帝陵与宫城以“方”为“贵”的“崇方”理念
西汉帝陵的皇帝与皇后陵墓封土、陵园平面形制,自汉景帝阳陵开始,至西汉末年汉平帝康陵,其平面绝大多数为方形或近方形。 如:汉景帝至汉平帝的帝陵封土底部平面一般为方...
7
(二)陵墓、陵园与都城、宫城的“崇方”与“四门”
陵墓、陵园与都城、宫城的崇方理念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天圆地方”,“地”之“形”为“方”,“地”是承载人的平台,“地”及“人”是国家的“物化载体”,帝陵、都城则是...
8
三、从“陵墓若都邑”到“都邑若陵墓”
在考古学研究中,传统上一直认为“陵墓若都邑”,当然这也是古人对涉及陵墓与都城关系的一个精辟的历史总结。随着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
9
四、西汉帝陵与宫城形制折射出“共同”的“中”及“中和”理念
西汉帝陵与都城属于“国家文化”,也就是学术界所说的“大传统文化”。[76] 它们集中反映在二者的“崇方”“四门”与“中”及“中和”形成的“东西南北中”“五方”之...
10
汉承秦制的考古学观察——以帝王陵墓制度为中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赵化成 摘 要:本文通过对秦汉帝王陵墓的陵园规制、陵墓方向、礼制建筑、陪葬坑制度、陪葬墓制度等要素的对比研究,论证了汉承秦制的概念和缘由...
11
一、秦汉帝王陵墓及陵园建制诸要素之比较
1.陵园建制 商周时期,王室及诸侯方国国君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集中公墓制”。[1]集中公墓制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埋葬,一般没有兆沟或墙垣,也没...
12
二、秦汉帝王陵园的象征意义:宫城——帝王家国
有关秦始皇陵园的象征意义学界有不同的解说,一般认为象征着都城建制。笔者早年曾撰写过一篇论文《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再认识》[5],论证秦始皇陵园应是宫室建筑及宫城...
13
三、帝王陵墓制度汉承秦制之缘由
前面已经论证在帝王陵墓制度方面,汉承秦制是很明显的。然而,我们知道,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是楚人,他的核心团队甚至主要将士来自楚地,如果说汉承秦制在政治上为潮流所驱...
14
汉代帝陵陵寝建制探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高崇文 摘 要:秦汉陵寝据“虞祭安神”的丧葬礼仪,由宫寝转化而来。汉代陵园的便殿安置依附死者灵魂的魂衣,是重要的正式祭祀建筑,而非“休息...
15
一、西汉帝陵陵寝建制
对于西汉陵寝制度、陵庙制度,《汉书·韦玄成传》记载颇详:“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
16
二、东汉帝陵陵寝建制
东汉帝陵陵园布局较之西汉有较大变化,但在陵墓的祭祀制度、祭祀理念上基本是承之西汉。东汉帝陵陵墓祭祀主要还是在“便殿”中举行。《后汉书·礼仪志》载:东汉皇帝大丧,...
17
西汉帝陵陵庙的几个问题——以汉景帝“德阳庙”为中心[1]1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闫华军 摘 要:本文考述西汉前期宗庙的发展变化以及陵庙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德阳庙”的几个特点,探讨了汉景帝设置陵庙的原因及其影响。认为汉景帝...
18
一、西汉帝陵“陵庙”设置考
在以血缘宗法关系为凝聚力的古代中国,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国家管理者、统治者依据血缘关系取得合法统治地位的“圣地”,一切重要的社会政治活动都在此进行。营都先设...
19
二、“德阳庙”遗址的特点及影响
德阳庙遗址[39]位于帝陵东南约300米处,平面呈方形,边长260米,总面积67000平方米,地形隆起,外貌呈缓坡状。主要由外围壕沟、围墙、四面门址、门址旁水井...
20
三、汉景帝首起陵庙的原因分析
分析了汉景帝陵旁立庙以及陵庙形制特点、影响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汉景帝要在帝陵附近修筑这样的陵庙呢?有学者曾推测是为了便于供奉“神主”,避免乘宗庙道的问题的...
21
四、陵庙之设与“古不墓祭”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先秦墓上建筑遗迹不断被考古学重视并取得重要发现之后,“古不墓祭”的问题,曾引起学术界激烈的讨论,一方根据考古资料中所见的墓上建筑遗址材料结...
22
关于西汉帝陵陵庙考古学研究——以汉景帝阳陵陵庙为例
◎首都博物馆 陈 静 摘 要:本文根据先秦宗庙至西汉陵庙的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古资料,采用“双重证据法”,将西汉帝陵陵庙之典型——汉景帝阳陵陵庙与其中各时期的重要礼...
23
一、从先秦宗庙到西汉陵庙考古发现
宗庙与陵庙关系密切,可以说陵庙是从宗庙发展而来。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国古代都城与中国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宗庙、陵庙遗址,它们大多属于先秦至秦...
24
二、汉景帝阳陵陵庙形制溯源与发展
1.汉景帝阳陵陵庙与先秦王陵祭祀建筑规制比较 目前考古发现的西汉帝陵陵庙以汉景帝阳陵陵庙时代最早,其陵庙“庙园”“庙堂”平面均为方形。陵庙功能就是祭祀陵庙主人,...
25
三、西汉陵庙性质
1.先秦时代的“宫”与“庙” 在先秦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宫”即“庙”、“庙”亦“宫”,如不寿鼎铭文有“隹九月初吉戊辰王才大宫”。《左传·昭公十八年》载:“使子宽、...
26
四、“大一统”历史发展进程与陵庙产生
陵庙在汉景帝阳陵出现,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历史从王国时代到帝国时代的社会形态巨大变化始于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但是由于秦始皇的“急政”,致使秦王朝...
27
汉景帝陵“御府坑”解析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王学理 摘 要:汉景帝阳陵帝陵周围的椁坑,处于外藏系统的第二个层次,是墓内从葬品对外延伸的结果。为将陵城内的“从葬坑”与陵园的“从葬坑”加以...
28
一、陵周人工椁坑的定位
...
29
(一)冢外椁坑属于外藏系统
秦汉帝王陵墓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等问题,按照等级制与礼制有了成熟的安排,绝非中小型墓葬可比。 《汉书·霍光传》中载霍光死葬时,汉昭帝曾“赐枞木外藏椁十五具”...
30
(二)椁坑处于陵墓外藏系统中的第二个层次
纵观秦汉帝陵“外藏椁”系统,以墓主棺椁的“正藏”为基点,“外藏椁”以“从葬坑”的形式由内而外地安排,墓外的又是由近及远地分布,从而形成多重层次的“同心结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