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兵俑的首服类型
汉景帝阳陵出土兵俑主要集中在帝陵封土的东南和西北侧,两组对称分布,面积相近,布局相同,各有从葬坑24座。两组从葬坑坑位大小、排列次序一致。其中清理发掘有15个从葬坑(第1~6、8、10、16~18、20~23)。[8]从葬坑中出土有众多着衣式步兵俑和骑兵俑,还有“车骑将军”“军大右仓”“军武库丞”“军武库兵”“军武库器”“左府”等与军队编制有关的印章。此外,帝陵四周从葬坑及陵园建筑中也发现有少量兵俑,如东区11号从葬坑发现有骑兵俑26件,19号从藏坑发现有步兵俑20多件,[8]帝陵西南四号建筑遗址发现有1件塑衣骑兵俑。
从首服和发型特征来看,汉阳陵出土兵俑的首服类型明显减少,个性化特征减弱。综合来看,从藏坑出土的兵俑首服几乎全部为弁。从残存弁的实物来看,基本为纱质网状。弁体前后延更深,可以将头部整体包裹,两耳很长。与弁搭配使用的发饰是抹额,抹额自额头围至后侧,全部为赤色。(图八)此外,四号建筑遗址出土的塑衣骑兵俑戴帻,帻的形制简单,帻体圆形覆头,未见其他装饰物。(图九)

图八 汉阳陵出土戴弁与抹额的俑头

图九 汉阳陵出土戴帻骑兵俑
还有部分未戴任何首服的兵俑,只单绾结髻,结髻位置均为脑后。发髻系结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将发髻于脑后正中反绾,于头顶扎结,这种发髻居多数,具体样式有两种,一种样式是比较常见的束发直接反绾(图十);另一种样式是将两股发绞扭为一股绳辫后反绾(图十一)。以上第一种主要见于步兵俑。第二种是在脑后正中盘圆髻(图十二),这类俑大多为骑兵,五官夸张,与其他兵俑明显不同。第三种是在脑后下方脖颈处结圆锥形髻,这类俑也是步兵居多,但五官较清秀(图十三)。有的兵俑发髻前戴有縰[10]。

图十 汉阳陵出土反绾发髻步兵俑

图十一 汉阳陵出土结发辫步兵俑

图十二 汉阳陵出土结圆髻骑兵俑

图十三 汉阳陵出土结圆锥形髻步兵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