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广陵城形制相关的节点
北城墙西段东端YGG5、北城墙中段西端的发掘结果表明,此处有分界点,然而该分界点为现代道路,其向南的延长线上多为庄台。蜀岗古城的北城墙以该节点为界沿革有所不同,以东的为汉至南宋中期,以西的则为战国至南宋晚期。该节点再向东,勘探到夯土迹象ER8,考古发掘结果表明似有打破生土的东西向的夯土基槽迹象,然而遗存甚薄,在南宋时期已被破坏至几近生土顶面,加之揭露发掘面积太小且迹象在水位线之下,因而未能完成发掘。
城圈相关的发掘结果表明,城圈西北、东北拐角中均有与广陵城城圈相关的遗存,然而西南、东南拐角位置未能确定。东南外拐角的发掘,并未找到汉代城墙,推测汉广陵城东南拐角或在蜀岗古城东南角靠近内拐角一侧,甚或在稍偏北之处;蜀岗古城西南拐角内崔致远纪念馆处的发掘,发现有分布较为密集的数口汉井、东晋时期建筑等,推测该区域或在城内,即汉广陵城西南拐角或与蜀岗古城西南拐角位置基本相同。
蜀岗南城门遗址中汉至六朝时期城墙和城门遗存的发现,明确了汉晋广陵城的南墙是过此位置的,那么汉广陵城的东南、西南拐角的位置所在即便稍有南北偏差,就汉广陵城的周长数据而言影响都不会很大。问题是,若“十四里半”并非汉代之“里”,注释为后世所衍,那么就失去了探讨的大前提,因为后世添加进去的“十四里半”很可能是隋唐时期的蜀岗古城周长,而并非汉广陵城的周长。
为了探寻汉广陵城南城墙或城内南部的情况,根据考古勘探结果在疑似墙垣的2条东西向条带上,选点进行了发掘。首先是在夯土条带迹象ER108-ER107-ER70-72-73-74-ER75[20](东西向分布于堡城西路以南100米,且与东南隅的ER44在东西一线上,因此推测其或为夯土墙垣)上布设探沟发掘了ER108、ER107、ER70、ER75,明确了这些遗迹现象分别为南宋时期的夯土、砌砖、沟等遗存,与南宋之前的遗迹无关。[21]
在上述夯土条带以南约150米的东西向夯土条带迹象ER80-ER81-ER82-ER84上,布设探沟2017YSA0405T1A发掘了ER82和ER83的连接位置,结果在探沟南端揭露出了ER83的北侧边缘,基本判定其为东西向的夯土遗迹。虽然因发掘面积太小,尚缺乏时代依据,不过从ER82的时代来看,ER83或与ER82同样为不晚于隋末唐初的夯土墙垣遗迹;[22]ER83与ER82的南北向夯土遗迹南端成垂直状连接,南距YSA0404TG4AL3约60米,虽然该分界线与楚广陵城东西两部分中间的界限是否相关尚且不明,然可蠡测其或与宫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