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璜的使用和丧葬内涵

二、汉代玉璜的使用和丧葬内涵

图三 C类Ⅰ式玉璜

图三 C类Ⅱ式玉璜

图四 D类Ⅰ式玉璜

图四 D类Ⅱ式玉璜

在徐州地区出土玉璜的汉代墓葬中,狮子山楚王墓和石桥洞山M2为楚王级横穴岩洞墓;小龟山汉墓为列侯级“丙长翁主”墓;韩山M1刘女宰墓、后楼山M5刘泾墓和天齐刘犯墓是刘氏宗室墓;骆驼山东M29段翘墓、子房山M3、铁刹山M11、铁刹山M47、苏山头汉墓、绣球山M2、白云山石灰厂汉墓、徐州药检所汉墓、八十八医院南汉墓、陶家山汉墓等为高级贵族或官吏的墓葬。有玉璜出土的墓葬多为大型或中型墓葬,墓主身份为汉代楚王、列侯、刘氏宗室成员、高级贵族或官吏。一般的低等级墓葬不见玉璜出土。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可知,玉璜在汉代之前主要是作为礼仪用玉和佩饰来使用的,而到了两汉时期,玉璜主要作为礼仪用玉、生活佩饰和丧葬握具来使用。

汉代礼仪用玉主要包括祭祀、朝聘、典礼及其他礼仪活动所用的“礼玉”,主要有璜、璧、圭等。作为礼器的玉璜主要出土于狮子山楚王陵和石桥洞山M2等高等级墓葬中。

汉代玉璜作为生活佩饰使用,有单件配饰和组佩两种形式。单件佩饰玉璜上部有一孔,而组佩构件的玉璜表面有二孔或三孔。单件璜形佩饰数量较多,而作为组佩构件的玉璜数量较少。狮子山楚王墓、石桥洞山M2、小龟山汉墓(“丙长翁主”墓)的2件,韩山M1刘女宰墓、骆驼山东M29段翘墓、苏山头汉墓等汉墓出土的9件玉璜均作为组佩构件使用。

玉握,为死者手中的握具,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墓葬,用玉猪或玉璜作为握具。玉璜作为玉握在徐州地区大中型墓葬中较为常见,而在韩山M1[20]、后楼山M1[21]、后楼山M5[22]、米山汉墓[23]、铁刹山M47、药检所汉墓等墓葬中出土的玉璜握具还有与玉枕或玉面罩同出的情况。

两汉时期尚玉,盛行厚葬之风,贵族阶层提倡“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比德于玉”“古之君子必佩玉”,将玉道德化、人格化、神秘化了,不仅生前“玉不去身”,而且死后也以大量的玉器随葬。“事死如生”和“灵魂不灭”的思想,深刻影响着整个汉代社会,尤其是贵族阶层,生前以拥有美玉为荣,死后希望用玉器与神灵交流,以确保灵魂可以进入仙界。